EP113|《人為什麼要找理由》大師說理由有4種,但重點搞清楚彼此之間的「關係」
Manage episode 441722939 series 3432702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一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馬力歐提的《人為什麼要找理由》,作者是查爾斯.蒂利。
▲本集內容
這是一本討論「理由」運作方式的書。
英文書名是《WHY?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give reasons … and why》,就是分析「找理由」這件事。
其實一開始我有點困惑,因為「找理由」就找理由,這件事本身有什麼好討論?
但蒂利分析出理由的四個類別,然後解釋這4種理由的差異性。讀完之後,應該可以分析出現在這個理由是哪一種類別,然後可以怎麼思考這件事。
作者蒂利是美國社會學、政治學者,當代世界最傑出的社會學家之一,被譽為「21世紀社會學之父」。
蒂利教授在書中將理由分為四種:慣例(conventions)、敘事(stories)、規範(codes)與技術描述(technical accounts)。這四者沒有絕對好壞對錯,但可分為「普通/專業」、「公式/因果描述」的四象限分類。
書中將這4種理由分類說明如下:
- 慣例(conventions):面對疏忽、差錯、優異或好運的時候,一般所能接受的理由,例如:我的火車誤點了、終於輪到你了、她很有教養、這人就是好運等。
- 敘事(stories):面對陌生現象或像是911災難這種特例事件時,說明其中因果關係的解釋性敘述;這類事件還可能包含:被朋友背叛、贏得大獎、畢業20年後參觀埃及金字塔時偶遇同學等。
- 規範(codes):關於法律判決、宗教懺悔或獲獎資格等行為的規定。
- 技術描述(technical accounts):說明前三者的結果,例如:911當天遭挾持的飛機撞擊世界貿易中心後,結構工程師、皮膚科醫師、骨科醫師對88樓的伊蓮・德區的遭遇分別會有什麼解釋。
蒂利教授說明,人會使用這4種理由,其實都跟關係有關。而使用這些理由,會確認現有關係、建立、協商、和修復關係。
也就是說,每次我們在使用不同種類的理由,其實都是因為在不同關係之下的選擇。
簡單來說這本書的基本論點是:
- 適切的理由會依提供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關係而有所差異;技術描述、敘事、慣例和規範皆是如此。
- 理由說明的過程能建立、確認、協商或修復當事人之間的關係。
🌟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
💬 快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
【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 】
【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fanlink.tv/mjpitchabook 】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128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