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會談地圖》podcast每一集會以半小時的長度,每週一集深入淺出的導讀 NEJM、Lancet、JAMA、Nature、Science等最新頂尖期刊的重要論文。希望能讓大家在通勤的零碎時間,像醫院、學校裡的meeting一樣,可以「聽」到頂尖期刊最新論文的深度解析。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是臨床會談技巧導向、系統介紹精神醫學與腦科學背景知識的實務書籍。《會談地圖》是台大醫院林煜軒醫師自住院醫師開始整理的筆記精華,至今仍不斷補充更新,並定期在podcast頻道與facebook粉絲專頁分享各大權威期刊最新研究。 如果您讀不完、懶得讀 2020年以來 NEJM、Lancet、JAMA、Nature、Science 裡精神醫學、腦科學的重要文章,每週您只要花25分的零碎時間(很多人一趟上班的捷運就有了),您可以像聽新聞一樣從《會談地圖》podcast「聽」完這些論文重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每年被學術界戲稱為「年底作文大賽」的國科會計畫,不曉得各位學術界的夥伴們是不是也已準備好大展身手呢?打開電腦埋頭苦寫之前,不妨先聽聽這集「學術生活」,或許這集「國科會計畫撰寫技巧」能夠幫助你擦亮你的研究計畫招牌,受到評審的青睞與肯定! 在這集節目中,我彙整了過去各種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從以下四大要點出發,分享給每年在各種研究計畫申請苦海中泅泳的學術界夥伴們,關於設計研究計畫架構、以高效方式呈現出研究能量的重要建議。 1. 「好萊塢」模式撰寫研究計畫: 從「未竟的需求」出發,讓你的研究計畫像一部好萊塢電影,層層鋪陳且富有意義。 2. 報導式的「小標題法」: 將你的研究假設作為標題,善用粗體、底線、斜線等方式呈現重點。 3. 根據評分標準撰寫研究計畫: 根據公開評分標準凸顯研究重點,展示預知問題並…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在高壓與緊繃的教學研究與執業生活中,仍能從事多樣化的節目內容製作? 這集就從住院醫師時期的晨會開始養成的「筆記」習慣,如何成為一套研究基礎的知識系統,以及我們如何受到國際知名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和《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啟發,來跟大家聊聊「會談地圖」Podcast的誕生與理念,並綜合回覆在社群上各個讀者的留言提問。 至於同樣想透過社群媒體分享自己學術專業的初心者或年輕後進,我也提出了一些經驗談,關鍵在於從「今天學到了什麼」來著手,而非「我的節目內容要做什麼」。 隨著像ChatGPT這類AI工具的出現,使得各種文獻的搜尋與理解變得更容易,因此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思考,有哪些研究是真的會影響臨床決策、對於既有的理論發現帶來挑戰,這也是當代的醫學研究者時時讓自己保有掌握醫…
  continue reading
 
在2019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重要文獻回顧中,對行動裝置在健康評估及數位治療領域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細的探討,這篇著重於行動裝置如何利用數位生物指標(Digital Biomarkers)與數位治療(Digital Therapeutics)來進行健康監控和疾病管理的文獻,可以幫助我們清楚掌握行動裝置應用於健康監測與評估時,幾個關鍵的基本概念。 這篇文獻介紹了兩種行動裝置蒐集使用者數據的方式:被動數據(Passive data)和主動數據(Active data)。被動數據通常是自動收集的,無需使用者主動輸入,例如智慧型手機和活動腕錶都能自動監測使用者的活動數據。相比之下,主動數據則需要使用者填寫問卷或輸入資訊。對於開發…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主題:【研究室論文】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分析數位足跡量化工作效率 我們將在這集與大家分享研究室的重點研究領域「工時」,以及我們是如何將「數位足跡」藉由人工智慧領域中的深度學習與機器學建立出「個人化」的數位行為模型,進而精準判斷出實際的工時。 工時的研究緣於對台灣醫界超長工時、對工作時間產生回憶性偏誤等現象,逐步發展出對工時與作息、工時與工作效率的研究,並開發出可實際應用的手機程式。而2023年,我們的研究團隊也首次採用了人工智慧作為研究方法,藉由針對各個使用者的數位足跡進行分析與建模,我們得以回答以下幾個核心問題,並於2024年將研究成果發表於《醫學網路研究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1. 如何用數位足跡紀錄工時? 2.工作地點的休…
  continue reading
 
這集的學術生活我們將與大家分享關於學者日益嚴重的「時間貧窮」現象,並從有「圍棋界奧林匹克」美稱的「應氏盃」歷年的競逐遞嬗情況、菁英家庭的教養策略與學術學閥現象的連結等面向進行討論,說明人工智慧對翻轉階級可能帶來的利基。 隨著學術界對研究、生產力和行政工作的高要求增加,學者們面臨著時間管理困難,無法充分投入研究、教學和生活平衡,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與學術創造力。 而AI的出現,或許就有機會打破過去既有的學術人際網絡,讓新進而無雄厚背景與資源的學術工作者們,有機會更開放地進行學習、資訊整合與交流。 近年國際圍棋發展在競爭資源的現象也可見一斑,過去頂尖的棋手經常集中於中國、韓國等「圍棋強權」國家,然而透過AI,更多國家的棋士可以藉由與AI對弈、演算法分析等方式,縮小與傳統圍棋大國棋士之間的鴻溝,顯然…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主題:【聽眾問答】心理治療也會有副作用嗎? 在這一集的節目中,針對聽眾們熱烈提出的各種疑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心理治療真的會有副作用或反效果嗎? 如何正確地解讀文獻,並應用在臨床工作上? 認知行為治療(CBT)的治療管道有哪些? 正念練習中的身體掃描對失眠有幫助嗎? 若不建議躺著做放鬆練習,那坐著進行會比較好嗎? 運動可以改善失眠嗎?什麼時間運動比較好呢? 運動對改善憂鬱症狀的研究參與者是否有選擇性偏差? 此外,也再次感謝許多聽眾慨然與我們分享音質改善的方法、推薦相關的軟體,這集也請大家持續不吝給予我們音質上的回饋喔! #心理治療 #副作用 #臨床應用 #精神健康 #CBT #放鬆練習 #文獻解讀 #聽眾問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
  continue reading
 
認知行為治療無論在安全性、治療效果,以及療效的持續性,都是比藥物治療還要好的選擇,因此近年來的失眠治療指引,幾乎都建議認知行為治療 (CBT-I),應該作為失眠的第一線治療。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期一篇失眠處理的回顧,也再次強調這項論點,並且指出在大型統合分析中:認知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對失眠指標改善的效果量(effect size)。 以低、中、高的效果量以0.2、0.5、0.8界定,CBT-I 治療失眠總體症狀的效果量可以達到最高的0.98,對入睡時間、維持睡眠都達到中等以上的效果量,只有在睡眠總時間的效果量較有限。 各種藥物治療的效果量均不如CBT-I,再考量長期服用的安全性不明,因此CBT-I被認為是應該優先於藥物的第一線治療。 關於 CBT-I 的細節,可以參考先前我…
  continue reading
 
中風後的復健過程該注意什麼呢?這一集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中風患者在復健過程中的晝夜節律變化及其對健康指標的影響。我們最新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 (IF=5.8)的研究發現,穩定的活動量和良好的睡眠品質是促進復健的重要因素。 📈 研究重點: 1.中風患者與非腦部損傷患者在睡眠與晝夜節律有哪些差異 2.中風患者的晝夜分明程度較低,睡眠品質較差,夜間躁動更多,可以有量化的數據指標。 3.晝夜節律可能和中風後的復健有關嗎 我們不僅僅是探討理論,還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幫助中風患者及其家屬更好地應對復健過程中的挑戰。 #Podcast #中風復健 #晝夜節律 #活動量 #健康指標 #復健指南 #健康生活 #醫學研究 📖 論文原文:Lian…
  continue reading
 
老年人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有哪些臨床處理的重點?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期一篇回顧,特別以一位個案為實例,從第一線非精神科照顧者的角度,來介紹相關的治療與實證。幾項重點如下: 1. 什麼樣的程度可以說是「老年人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抗憂鬱藥物,治療8週仍沒有改善 2. 實證對輕到中度「老年人難治型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原則? - 低劑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強烈的證據支持使用aripiprazole(起始每日劑量2.5mg,目標5-15mg),quetiapine是另一個如果病患願意在鎮靜的情況之下的選擇,但實證等級較低。 - …
  continue reading
 
中國近三年對台灣軍機與軍艦的軍事威脅,對台灣人民造成心理壓力的研究,刊登在《亞洲精神醫學期刊》(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從2020年至2023年,中國對台灣軍機與軍艦侵擾的軍事活動頻繁,尤其是在2022年6月之後更大幅增加。在中國對台灣有軍事活動威脅的當週,台灣人在網路上搜尋「移民」的搜尋量就會跟著增加;而且在一週後搜尋「憂鬱」也會增加,顯示中國對台軍事活動,對台灣人群體心理健康的有顯著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亞洲精神醫學期刊》(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IF=9.5)中「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與移民的心理健康」特刊的論文,探討台灣面臨中國武力威脅時的心理健康影響以及心理反應。 #不只是戰爭倖存者_台灣長期受威脅也可能造成心理壓力…
  continue reading
 
僵直症(catatonia)長久以來被很多醫師誤認為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一種罕見類型,因為僵直症常有奇異的動作行為異常,而這造成僵直症的患者沒有得到最適當的治療。 近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一篇回顧文獻,深入淺出地介紹「僵直症」。這篇回顧文獻首先談到,僵直症常常沒有被診斷出來的原因有:(1)僵直症的嚴重程度從只有數小時的輕微行為異常,到最嚴重可能致命的都有。(2)僵直症的臨床表現可能表現為昏迷、嚴重躁動等各種情況變化不定,或者患者可能從平緩的對話,轉變為持續數小時的沉默不語。(3)僵直症患者不與周圍環境或其他人互動,這使得醫療人員難以問出病史和完成心理狀態檢查。 這篇發表在NEJM的回顧文獻,也從三種醫療的情境來介紹僵直症(catatonia)的診斷與處置…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1.亞洲文化對睡眠品質的影響 2.別再聞雞起舞,早起上課對青少年學生的成績沒有正面幫助 3.褪黑激素在國外被當成保健品,購買便利,不是睡眠品質較好的關鍵 4.為何不建議自行購買褪黑激素服用? 5.比起增加褪黑激素,我們可以如何打造好眠環境 — 今天你睡得好嗎?台灣一年服用超過十億顆安眠藥,睡眠障礙已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困擾。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亞洲人的入睡時間比較晚,睡眠品質比較差,周末的補眠時間也比較短,可能與亞洲的超時工作文化和生活習慣有關係。 研究證實亞洲教育提倡早起上課,將上學時間拉長對青少年學生的成績沒有正面影響。比起早睡早起,強迫學生提早到校上課,實際測量更接近睡眠時間平均少一小時,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上課。學生下午課程的成績表現較好,早起上課對學生的成績是有害的。 …
  continue reading
 
要檢測一個人的生理時鐘或日常作息的規律性,需要依賴穿戴式裝置,像是醫療上常用的活動腕錶(actigraphy),但我們最新發表在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 (2023年IF=5.8)的研究提出另一種方式,是用在手機留下的數位足跡,和actigraphy所記錄的睡眠時間可以高度相似,即使在經常有睡眠中斷的患者也同樣準確。 無論是醫療用的 actigraphy 或是商用的Apple Watch或各種手環,記錄到的是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而每天我們和手機互動(human-smartphone interactions)的數位足跡,記錄到的是心智活動(mental activity),而在這項研究中也證實數位足跡的…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1.學術影響力可以被量化? 2.H-index是結合質與量的評估方式。包含引用的次數(質)、有沒有發表足夠的論文(量) 。 3.以台灣為例,H-index至少需要達到多少算是好的標準? 4.H-index以外,可以用什麼方式評估學術成就? 5.台灣跟國際看待H-index的差異 H-index和期刊發表不是單一且全面的標準,但可以快速評估非熟悉領域的專業影響力,是學術界把學者專業簡易量化的方法之一,使用Google Scholar就可以查詢。 H-index 的計算方法是將被引用的文章按照引用次數排序,引用次數高的排在最前面,引用次數少的排在最後,一個人在其所有學術文章中有N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N次,他的H指數就是N。透過期刊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可以反映這篇論文對之後研究的影響程…
  continue reading
 
會談地圖podcast第四季迎來了第12集!如果想要瀏覽最近12集的podcast的內容,就不要錯過我們的每季回顧!我們在每季結尾都會錄製的回顧,就是希望能夠當作這一季的聲音目錄,也能夠幫每一集都有收聽的朋友做總複習。 也在此和大家預告,接下來《會談地圖podcast》 會恢復更新,並且規劃全新的內容企劃,將持續帶來更多精采的內容,我們下一季見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疫情為什麼會影響心理健康呢? 我們的研究團隊曾經用網路搜尋量「失眠」、「憂鬱」、「自殺」三個心理健康的關鍵字的搜尋量作為心理健康指標,發現「失眠」是世界各國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最敏感的指標,並且發表在醫學資訊最頂尖的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近期我們在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的議題上更完整而且深入研究,以45個國家,為期1年的網路搜尋量、開放資料庫中的人流,並用以限制居家外出作為中介因子,從因果中介分析發現了限制居家外出指標在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模型中,有顯著的中介效果,此結果不僅提供限制居家外出政策很好的實證基礎,也刊登在《情緒疾患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 這項研究是採用開放資料庫所記錄的手機定位量化疫…
  continue reading
 
近十年的盛行率研究指出,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前,年輕族群(10-24歲)的憂鬱症,包含未達憂鬱症診斷準則的情緒問題,是十年前的1.5到2倍之間。特別是女性的憂鬱症增加更為明顯。 年輕族群的憂鬱症盛行率的增加,也與全世界對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資源使用率(例如校園輔導案例)增加的趨勢一致。而COVID-19疫情可能讓年輕族群更早面臨失業、經濟財務的不安全感、社交孤立等增加憂鬱症的風險。 這十年間遽增的數位科技雖然可能帶來增加自信心、得到同儕支持的好處,但同時可能有網路霸凌、影響睡眠、增加與同儕比較等與憂鬱症的風險。 我們也會將這集podcast的重點內容補充到新版的《會談地圖》 ,也歡迎聽眾朋友們補充您認為值得分享的內容: #年輕族群的憂鬱症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身體健康:肥胖、心血管疾…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在什麼時候決定要打疫苗呢?或是你也正在擔心哪些親朋好友還沒有打疫苗? 在網路上搜尋「疫苗」關鍵字的搜尋量,是可以反映、持續追蹤民眾打疫苗意願的重要指標。我們最新發表在《公共衛生前沿》(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IF=6.461)的研究利用Google趨勢研究台灣在去年3月底開始施打疫苗,以及緊接著五月份本土疫情的爆發,這段時間「疫苗」搜尋關鍵字的變化,發現民眾施打疫苗意願會隨著疫情的進展而持續變化。而台灣去年「疫苗」搜尋量以及相關關鍵字,剛好對應到健康行為改變理論中的不同階段—懵懂期 (Precontemplation)、沈思期(Contemplation)、決定期/行動期(Decision/Action)。 我們把台灣去年與疫苗、疫情三個重要的時間點,分成…
  continue reading
 
青少年的憂鬱與自殺是近十年全球劇增的問題,而網路行為問題可能是這個世代青少年的重要原因。哪種網路行為問題,和青少年的自傷風險有關呢? 我們最新發表在《情緒疾患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IF=6.533)的研究指出:性私密影像散佈(sexting)是與自傷風險最有關的網路問題行為。而網路霸凌(包含受害者與加害者)、網路遊戲成癮也是重要的問題行為。 研究對象是台灣青少年具代表性的大型網路行為調查:依據台灣10-18歲青少年的人口比例抽樣,包含全台灣北中南東離島各區域、各年級共8446名的青少年,調查他們的上網習慣。並且比較性私密影像散佈、網路遊戲成癮、網路霸凌與傳統霸凌(包含受害者與加害者)與自傷風險的關聯性。從單變項分析來看,網路霸凌受害者,是增加…
  continue reading
 
在1歲時看螢幕的時間越長,3歲時得到自閉症的風險越高。但這可能是怎麼形成的呢? 《美國醫學會-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今天刊登了一篇我們的評論,分析「在哪段時間看電子螢幕」(screen timing),可能比「看螢幕的時間」(screen time)與自閉症的風險更有關。 #看螢幕的時間會增加自閉症風險 近期JAMA Pediatrics刊登一項日本的大型世代追蹤1歲的嬰兒每天看電子螢幕的時間越長,追蹤到他們3歲的時候,男孩有比較高的自閉類群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自閉症)風險。這項研究採用各種嚴謹的統計方法驗證這項發現:例如1歲時候看螢幕的時間,會增加3歲時自閉症的風險,但如果是用3歲時看螢幕的時間,則沒有顯著的關聯性、而每天看螢…
  continue reading
 
心理壓力為什麼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非常榮幸《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今天刊登一篇我的短評,能與頂尖的研究團隊交流探討心身醫學的一個經典問題:「心理壓力為什麼會增加心臟病發作?」 JAMA最近刊登的一篇研究,對兩個穩定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世代追蹤5年,分別給受試者在大眾面前演講的「心理壓力」以及運動或藥物誘發的「傳統壓力」測試,發現心理壓力會誘發心肌缺血,而且比對照組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風險。在這項研究中,心理壓力似乎比運動與藥物誘發的傳統壓力,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或心衰竭住院的風險。 有個我們會更想知道的問題是:為什麼心理壓力會增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 憂鬱症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JAMA的這篇短評中,我分析這項研究的兩個世代,憂鬱…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猝睡症(narcolepsy)在強烈的正向情緒(例如驚喜、大笑)的時候,很容易會誘發猝倒(cataplexy)? 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eye-movement, REM)的夢會什麼會比較具有情緒張力? 最近發表在 Science 的研究指出:這些臨床、生理學的現象,可能與大腦中掌管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傳遞多巴胺訊息的神經路徑有關。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基礎醫學的臨床意涵」(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basic research)特別介紹發表在Science的這項基礎科學研究,並且深入簡出的介紹快速動眼期最新的生理學機制:從中腦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到杏仁核的多巴胺系統,以及臨床的情緒…
  continue reading
 
《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短文介紹美國的神經內科醫師訓練過程中,必須要有1個月的時間全職到精神科外訓;而精神科醫師的訓練過程中,也有2個月的神經內科訓練。台灣住院醫師訓練也是類似的時程。 神經內科醫師來到精神科的短短一個月中,哪些是可以優先學習的重點呢?這篇短文提到了一個可能是全世界的醫院外訓都常見的現象 — 不要把外訓醫師作為人力考量,是外訓能夠有好的學習環境最重要的一項條件。例如這篇論文認為神經內科醫師的精神醫學訓練中,門診可能是比照顧住院病患還要更重要的環節,如果在病房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這項門診的學習很可能就會因此被犧牲了。 更多的內容,歡迎參考本集的podcast! 📚本集抽書 : DSM-5,DSM-IV-TR,ICD-10及ICD-9-CM中英文精…
  continue reading
 
《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JAMA Psychiatry)今天刊登了一篇我們的評論,分析「對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不一定要透過改善失眠,CBT-I 本身的許多元素,就有預防憂鬱症的效果。而且 CBT-I 本身預防憂鬱的效果,佔了80%左右的效應。 這篇評論分析一篇發表在JAMA PSychiatry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將291位60歲以上有失眠困擾但是沒有憂鬱症的長輩,分成接受2個月CBT-I 實驗組,以及給予標準睡眠衛教的對照組,並且追蹤他們的睡眠與憂鬱症狀3年。結果發現CBT-I組在接下來3年發生憂鬱症的比率顯著比對照組低。 #為什麼治療失眠可以預防憂鬱症呢? 失眠本身就是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因此治療失眠,憂鬱症的風險就降低了,這是非常直覺的想法。但有沒有可能CBT-I中改變…
  continue reading
 
「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是許多電影、小說在描述早期精神醫療中,最深植人心的特色治療。然而,非常多反精神醫學(anti-psychiatry)、對精神醫療的污名化也與ECT非常有關。近期《新英格蘭期刊》(NEJM)一篇回顧文獻介紹精神醫學歷史最悠久的這種治療方式,相信也能讓大家更了解ECT。 我們也將NEJM這篇對ECT深入淺出的介紹,以《會談地圖》的問答形式整理,預計也會加入未來新版的《會談地圖》。 📖 ECT的起始治療通常要做多久? 大約6-12次的治療,每週2-3次 也可能用癲癇的秒數計算,每次治療所誘發的癲癇大約是20-60秒,而癲癇的定義可以採用腦波或是動作的癲癇。 📖 ECT的起始治療後,還需要維持治療嗎? 1. ECT的起始…
  continue reading
 
COVID-19的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年了,雖然疫苗的施打率也逐漸普及,但我們依舊需要面對著疫情的威脅。 疫情人們造成的慢性壓力會有什麼影響?Nature一篇最新的論文談到一個有趣的觀點「疫情可能會怎樣讓我們變得更加衰老?」(How the COVID-19 pandemic might age us) 人類老化的分子機制是什麼?有逆齡、抗衰老的可能性嗎?這篇Nature的論文幫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端粒(telomere)等衰老的分子生物學指標基礎的概念。 這篇論文也回顧各種慢性壓力,例如經歷戰爭的退伍軍人研究、長期受到兒虐、在社會經濟困難家庭成長的孩子、長期獨居的長輩、他們衰老分子生物指標、生理代謝、荷爾蒙調節的影響。 Covid-19疫情造成更多的生離死別、社會經…
  continue reading
 
會談地圖podcast第三季迎來了第12集!如果想要瀏覽最近12集的podcast的內容,就不要錯過我們的每季回顧!Podcast的頻道比較不容易有文字目錄幫大家一次瀏覽,讓聽眾決定可以優先收聽哪一集。我們在每季結尾都會錄製的回顧,就是希望能夠當作這一季的聲音目錄,也能夠幫每一集都有收聽的朋友做總複習。 很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收聽《會談地圖podcast》,3/14將抽出兩本書回饋一路支持的聽眾朋友們。詳細參加辦法請至《探索大腦會談地圖》臉書粉絲專頁本篇貼文留言並分享 ! 📚 抽書活動的兩本書籍 : 1. 不醉才上道 https://reurl.cc/RjQn9n 2. 為什麼我們愛的這麼累 https://reurl.cc/Ope7m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
  continue reading
 
我們以圍棋這項頂尖智力競技,作為人類認知功能隨年齡消長的模型分析,「一代不如一代」是錯誤的推論,這項研究成果剛獲《精神醫學與臨床神經科學》(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IF=5.118)期刊接受。 圍棋是最困難的智力競技,規則長達百年而不變,而且有明確的勝負,很適合詮釋為人類認知功能在專業領域的表現,也可以公平地比較每個世代認知功能與專業表現的年齡軌跡。 我們分析從1980年以來的職業圍棋對局資料庫,其中62位曾獲世界冠軍棋士以及與他們曾經對局過的2,269位職業棋士,共94,189盤對局勝負的分析,觀察每個世代的圍棋世界冠軍在職涯歷程中棋力隨年齡的改變。 我們發現所有世代的職業棋士,代表認知功能的「全歷史等級分」隨著年齡大致呈倒U型的軌跡。…
  continue reading
 
你的工時,比你感覺到的工時多了大約10%! 對過去不太愉快的事情,現在想起來會覺得沒這麼糟,而稍縱即逝的快樂,我們會記得那是一段美好時光。當回憶過去一段時間的工時,是不是也會被「回憶性偏差」(recall bias)的效應影響呢? 我們最新發表在《醫學網路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 IF=5.43)的研究邀請了每週平均工時大約是66.94小時的內外婦兒科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用標準的勞檢規格連續兩次詢問上一週、上上週、過去一個月在醫院的工時(也就是不包含在家的工作時數),並且用我們自行開發的app比對GPS自動記錄到工時。 研究中的醫師app記錄到的平均工時是66.94小時,但是由勞檢仔細詢問的平均工時是60.24小時,低估…
  continue reading
 
大麻應該降為第三級毒品嗎? K他命是否需要考慮升級成為二級毒品?還有更多卡西酮類的新興毒品,因為沒有客觀、量化的指標,因此近年來都有許多毒品分級爭議的討論。 這篇研究介紹我們團隊用訊號分析技術,分析近15年的毒品查緝開放資料庫,建立一套客觀評估毒品「成癮性」與「濫用性」的指標,希望能做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分級依據中「成癮性」、「濫用性」、「社會危害性」這些傳統上以專家主觀專業意見的標準,提出更客觀的輔助指標。 這項研究分別用「頻譜分析」和「經驗模態分解」的技術,將「成癮性」與「濫用性」定量成為客觀的量化指數。例如海洛因的「成癮性指數」為1.20顯著高於安非他命的0.83,此兩者也高於搖頭丸的0.48;這項指標的代表性與成癮科學界的共識一致。 本研究也證實「濫用性指數」可以做為追蹤毒品防制政…
  continue reading
 
《會談地圖》最新版上市了!這次的改版總共更新的一萬多字,這次新增了更多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比較等最新的治療方式、covid-19以及更多會伴隨精神科症狀的內外科疾病。在內容上也把許多重要的知識的實證更新為最新的參考文獻。 這集podcast我們也向讀者們介紹幾個朋友們經常詢問的問題: 《會談地圖》的全書架構還有內容是如何編排的?怎麼樣會比較好找到相關的知識? 《會談地圖》可以怎麼搭配podcsst、粉絲專頁的資源? 精神醫學的知識日新月異,哪些新的內容會收錄到《會談地圖》中呢? 哪些部分是讀者很少注意,但是作者推薦大家一定要讀的部份? 📖 第二版《會談地圖》新書資訊: https://hochi.meepshoper.com/product/061a6fa6-b…
  continue reading
 
本集導讀《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麻州總醫院的病例討論會,探討一位54歲的男性,出現易怒、意識混亂以及怪異行為。而從這則案例,讀者也可以同時複習《會談地圖》中:鴉片類藥物過量的臨床症狀與處置(第11章)、自殺評估(第1章)、缺氧傷及哪些大腦的區域(第5章)、各種認知功能障礙的鑑別診斷(第9章)等重要的知識。而這篇病例討論所描述的行為與精神狀態的細膩之處,也非常值得學習。 📖 參考論文: 1. Case 19-2021: A 54-Year-Old Man with Irritability, Confusion, and Odd Behaviors. N Engl J Med 2021; 384:2438-2445. 2. Bilateral Pallidal Necrosis and Car…
  continue reading
 
越來越多的醫師除了有醫學士(M.D.)的學位,也有博士(Ph.D.)的專業訓練。同時擁有醫師-博士的雖然是現今醫學發展理想的人才,但是醫院或是研究機構,幾乎沒有對醫師科學家的制式訓練(course,例如怎麼撰寫計畫書、申請研究經費⋯⋯)職涯發展建議(mentorship,例如每週要看幾節門診、臨床與研究的比重要怎麼安排⋯⋯)。 《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對醫師科學家的養成、現實生活、未來發展三個面向的挑戰,分別提出給有志成為醫師神經科學家的個人、醫療院所建議。在導讀這篇國外的文章時,我以自己的職涯經驗夾敘夾議地對照台灣和美國的現況。也向有興趣從事轉譯醫學、跨領域臨床研究訓練的朋友,推薦我們研究室最近開出的博士後職缺: https://reurl.cc/zW5gg…
  continue reading
 
Mirtazapine和安慰劑相較之下,並沒有治療失智症激動行為(agitation)的效果,還可能伴隨較高的死亡率。 Mirtazapine屬於具鎮靜效果的抗憂鬱藥,而且在所有的抗憂鬱藥物中,與認知功能惡化相關的抗膽鹼效果較低、對心血管的副作用可能較少,在先前對於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研究指出有良好的抗憂鬱效果。然而,在追蹤12週的嚴謹隨機分派臨床試驗證實,mirtazapine對於失智症的激動症狀改善與安慰劑並沒顯著的差異。 Lancet同時也刊載一篇對這項臨床試驗的評論,完整地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Mirtazapine為什麼在較低劑量具有鎮靜嗜睡的效果?但在高劑量時反而較不想睡? Mirtazapine對第一型組織胺受體(H1)具拮抗作用,因此和抗組織胺藥物一樣,有緩解焦慮、鎮靜嗜睡…
  continue reading
 
1990年代開始許多醫師注意到乳癌患者在高劑量化學治療後,會有認知功能障礙,隨後發現癌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不一定與化療相關,其他治療也可能會有,也可能在治療之前就有認知功能障礙。雖然乳癌是研究認知功能障礙最久最多的,其他種類的癌症也可能會有類似的現象。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這篇文章,介紹「癌症相關的認知功能障礙」(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重要實證,以及可能的造成認知功能問題的幾項機制。本集podcast將導讀JAMA這篇文章,也同時與大家分享取材、閱讀JAMA系列期刊的心得。 📖 參考論文: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Brea…
  continue reading
 
催產素(oxytocin)為什麼會被設計作為改善自閉症社交功能的藥物?如果你也聽過催產素在動物實驗、人體實驗中,有改善自閉症社交功能的研究,這篇剛剛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可以說為先前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個暫時的總結 —催產素對於改善社交功能可能是無效的。 然而,NEJM也刊登了一則評論,認為催產素改善自閉症社交功能的想法,雖然失敗但還沒有完全出局,這是為什麼呢? 本集podcast將為大家導讀NEJM探討催產素改善自閉症社交功能重量級研究的論文與評論。 📖 參考論文: 1. Intranasal Oxytoc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N Engl J Med…
  continue reading
 
你覺得全世界、台灣大約有多少人符合「網路成癮」或「網路遊戲成癮」呢? 這集podcast將舉台灣最大型對8110位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調查,以及系統性回顧從1996年「網路成癮」這個詞被提出之後,全世界31個國家在這二十多年來共69萬人的最新統合分析結論。 我們也會從實證研究討論「為什麼玩遊戲的時間,不是判斷網路成癮的指標?」、「東西方國家的網路成癮盛行率有差異嗎?」、「隨著網路的普及,近二十年來的網路成癮有越來越多嗎?」 關於網路成癮的基本介紹: https://reurl.cc/aN4Wa4 📖 參考論文: 1.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y of Internet Addiction.   Neuroscience…
  continue reading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近刊登一則非常貼近基層精神醫療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對曾經有2次憂鬱症發作而且穩定服藥9個月以上的患者,當他們也覺得恢復得夠好而想要停藥的478位患者隨機分派為持續治療與停藥兩組追蹤1年。停藥組在1年內有超過一半的人復發(復發的率為56%),顯著比持續治療者的復發率39%還要高,風險比(Hazard Ratio)=2.06(95%CI=1.56-2.70, P<0.001) 這項研究是以英國150家基層診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是近年來少數著重在基層精神醫療的研究,而且憂鬱症復發的追蹤也是以臨床實用的簡易追蹤方式。也有別於先前許多復發研究大多是在治療後不久觀察停藥後的復發,本研究的受試者,均服用抗憂鬱藥2年以上,而3/4的患者服用3年以上,而對目前的藥物也都有服用…
  continue reading
 
會談地圖podcast進入第二季尾聲了! 我們規劃每12集作為一季,之後會休息2週的時間。這集是回顧這一季11集的內容,聽眾朋友們只要分享你最喜歡哪一集,或是期待下季的哪些內容,就可以參加抽書活動! 歡迎聽眾朋友們留言或私訊推薦可以介紹給大家的重要論文,也歡迎多多回饋我們《會談地圖podcast》做得不錯的地方,以及未來可以改進的方向。 📚以下為抽書活動的五本書 DSM-5 臨床個案實戰手冊 https://reurl.cc/mLgnL1 Synopsis of Psychiatry (11版) https://reurl.cc/qgEd1q DSM-5 Guidebook https://reurl.cc/pgGdxQ Mental Disorders in Primary Care: A…
  continue reading
 
《刺胳針》(The Lancet) 最新一期的回顧研究,系統性整理68篇設計嚴謹的研究,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證實體罰對於孩子的正向行為有任何益處,而且大多數的研究都會有各種負面影響。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體罰是必須要禁止的。 以下為研究中最重要的七個結論 : 1. 體罰無法改善問題行為,而且問題行為反而可能會越來越多。 2. 體罰和任何正向的表現無關。(「不打不成器」是與事實相反的論述,體罰也不會讓孩子的人際、學業更進步) 3. 對孩子體罰的家庭,也可能有較高的兒虐風險。 4. 嚴謹的統計分析證實體罰和問題行為的因果關係 : 體罰會導致孩子的問題行為增加,而非問題行為的本身造成體罰。 5. 半實驗性質的研究證實體罰在各國不同的文化中,都會造成更多如攻擊等問題行為。 6. 不論家長和小孩的特質、以及文…
  continue reading
 
太投入觀賞激烈的運動競賽,要注意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曾經刊登一項分析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心臟病發作增加了2.66倍。 這項經典的研究是分析2006年在德國主辦的世界盃期間,慕尼黑地區醫院的急診就醫的資料,並且嚴謹地對照比賽前後一個月以及前幾年同時期,心肌梗塞、心絞痛、需要CPR、電擊的心律不整與心跳停止等心臟病發作的發生率,特別在地主德國的七場比賽與義大利法國的總冠軍戰共8場比賽中,男性增加了2.66倍而女性增加 3.26倍。 研究團隊也呼籲曾有心臟病史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朋友,觀賞激烈的運動競賽時,要做好保護措施也避免過度的情緒起伏。 📖參考論文 Cardiovascular Events during World Cup Soccer. N Engl …
  continue reading
 
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了一篇以往在科幻電影才能看到的情節:一位36歲認知功能完好但16年前因為腦幹中風,因此發音障礙四肢癱瘓的男性,在左側大腦顳葉,也就是掌管感覺運動語言的區域,植入高密度電極陣列(subdural, high-density, multielectrode array)偵測他大腦皮質的活動。 用自然語言處理與深度學習的技術,在81週、50次的訓練後,可以達到75%準確率地解讀這位四肢癱瘓、發音障礙患者的語言,而且每分鐘即時解讀15.2個字。 這篇令人振奮的論文,可能也是近年來只有一位受試者,就能刊登在 NEJM 的少數論文;從論文網頁也特別有2分多的影片簡介,以及如同covid-19疫苗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NEJM時的一頁圖文摘要。也可以看到研究團隊附上…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治療慢性疼痛不只是止痛—談「中樞敏感化」與纖維肌痛症的治療(Lancet Rheumatol 2021;3: e383-92) 慢性疼痛經常會有病患生活影響的程度,超過組織受損的程度的現象。這可以用「中樞敏感化」(central sensitization)來解釋。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探討「中樞敏感化」與超過三個月慢性疼痛的重要疾病模式,因此也成為近年來研發神經痛藥物研發的重要疾病。 此外,瞭解纖維肌痛症這項心身醫學的致病機轉與治療,也可思考如何從各種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的實證,應用在臨床治療。 本集介紹兩篇內科學頂尖期刊《刺胳針-風濕疾病》(Lancet Rheumatology)對各種慢性疼痛「中樞敏感化」的回顧文獻,以及《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