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Hi ~ 我是 Miriam, 是 Podcast 的主持人 這節目是為了鞏固並提升人資的價值所創立的 在台灣許多人不了解人資這個職務在幹嘛、 有甚麼專業、要如何進入, 在台灣人資專業也沒有被標準化, 導致或許你曾經遇過一些小雷的人資 但其實人資的工作責任很重大, 專業既廣又深, 是個軟硬能力都該被要求的職務。 期待透過這個 Podcast 讓更多人了解人資不只是人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在一個劇烈變動的世界裡 追逐夢想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快速適應成長變成了我們的課題。 我希望透過 Podcast 分享信念、探索方法。提高每一個決定的品質,尋找面對人生的另外一種選擇。 https://linktr.ee/projectenacity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一年的告白 Dos Salidas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台灣第一部紀錄片式 Podcast,耗時一年錄製:在告別以前,先跟彼此告白。 2020 年,世界因為疫情蔓延而日日在面對「別離」;2020 年,同時也是《一年的告白》中的主角 Mish(母親)面對突如其來的癌症第四期診斷的時刻。根據醫生的預估,Mish 只剩下一年的生命。 Doreen(女兒)決定面對自己從小到大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以 Podcast 的方式紀錄下與母親的對話,同時,解開所有埋藏在心的「結」,爬梳所有難題,將纏繞母女關係之「結」透過對話,梳理的平平整整,這是一檔關於和解、別離、女性與愛的故事。 由《孤味》導演許承傑、《日常對話》製作人李嘉雯、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擔任顧問團,全季剪輯則是由入圍 2020 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剪輯獎的潘客印擔任,前導預告由參與多部電影、電視的聲音後期製作之大師級人物周震擔任混音師。 An audio documentary from Ghost Island Media. *** PODCAST 製作、出品團隊: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導演 Director|Doreen Wang 監製 Executive Pro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集邀請到改變台灣餐飲業的職場生態,使企業離職率遠低於同行的「吐司利亞」人資 Johnny!吐司利亞拚出營收破億的漂亮成績單,也同時成功打造雇主品牌,在人才佈局上的策略獲得眾多媒體報導,本集 Johnny 將分享更多經營「雇主品牌」的眉角。 吐司利亞十分重視人才培育,企業一年的開課量就高達 900 堂! Johnny 分享:「人才培育就像是一個漏斗式的改念,一開始將課程資源開放給所有人,之後再有限縮容,將資源放在關鍵人才上。」 相信有許多企業主與人資夥伴,正苦惱如何落實勞資雙方的「溝通管道」。 Johnny 提到吐司利亞提供許多渠道,讓員工針對不同的議題類別,能夠快速找到窗口並解決問題,完美體現企業如何應用對的時間、對的方式來執行「對的溝通」,讓員工能夠獲得「對的答案」。 從新人入職體驗、人…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成功改善台灣餐飲業的職場生態,使企業離職率遠低於同行的「吐司利亞」人資 Johnny!從生物科技轉至心理系,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不一樣的出路;畢業後於管顧公司執行 EAP 員工協助方案,因緣際會下加入「吐司利亞」團隊,與夥伴共同拼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Johnny 認為人資主要執行的核心事項分別是:「把人放心上、清楚傳達資訊、建立團隊共識。」但這三個大項,學一輩子都學不完,不單是人資自己做,其中包含了諸多繁瑣的事,必須整個團隊一起做。 Johnny 坦言,吐司利亞也經歷過流動率很高的時期,面對困境,他提出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這個魚缸的水(職場生態)養好,這樣人才才會跳進來。」 餐飲屬於節奏性快的工作,忙碌時容易因為著急,而延伸許多團隊衝突,而企業人資與管理階層…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 Linkedin 擁有上萬追蹤者,從臺灣輪調到新加坡的國際人資工作者 Sophie Tseng!經營 LinkedIn 平台,對個人品牌而言究竟有沒有幫助?經營平台沒有達到成效,是「沒有用」還是「不會用」呢?今天邀請到 Sophie 來分享經營 LinkedIn 的心得。 經營兩年追蹤人數破 1.5 萬, Sophie 笑著說:「經營 LinkedIn 就像是交朋友,我不會在第一次見面,就瘋狂轟炸、詢問你要不要跟我做朋友。」一開始必須先做好個人品牌定位,再花時間產出優質內容,才有機會連結到擁有共同專業的朋友,產生交流反饋與合作機會。 如何產出優質內容?是許多人經營社群遇到的難題, Sophie 提到自己的創作技巧:「從自己的角度或時事出發,來分享自己的實際經歷或看法。」原則上不要…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 Linkedin 擁有上萬追蹤者,從臺灣輪調到新加坡的國際人資工作者 Sophie Tseng!外文系畢業,藉由學生時期的社團、實習經驗,奠定了未來想成為人資工作者的志向。畢業後在美商、台商、顧問公司、新創...等各種規模公司擔任人資,負責執行人才發展與教育訓練,目前擔任招募,負責中高階主管招募與雇主品牌專案。 「第一份工作,建議可以不要臉的一直問。」 Sophie 認為實際投入職場後,不像學校社團可以直接複製學長姊的經驗去執行,會因為產業別不同,而有不一樣的 function 執行方式,沒有辦法按照範本去做。 Sophie 回憶過往經歷:「人資工作,就像是在打仗。」在每套公司制度的背後,都有繁雜的行政流程需要處理,例如:履歷彙整、加退保、員工資料建檔、教育訓練、績效評核...等…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最大管理教育機構,並在海內外擁有多處企業據點的「太毅國際顧問集團」創辦人、書粉聯盟創辦人,同時也是《共讀的力量》作者 - Hank 大叔!這集將揭開太毅的神秘面紗, 帶領聽眾們了解其內部制度與培訓計畫,見證太毅如何從零開始,成為管顧培訓業的第一名業者。 疫情加速了線上的發展,太毅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虛擬線上課程。但提到線上與線下哪種課程成效好, Hank 大叔認為:「不應把培訓焦點單純放在線上或線下,需考慮到三個維度,分別是時間、空間與關係。」 太毅能夠屹立不搖長達 26 年,Hank 大叔提到太毅的核心基礎:「無設計不培訓」,重視 Hybrid Learning Design (混成學習設計) 的學習模式,期間採取了許多動態的策略與計畫,開發更多人才發展的可能性,…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最大管理教育機構,並在海內外擁有多處企業據點的「太毅國際顧問集團」創辦人、書粉聯盟創辦人,同時也是《共讀的力量》作者 - Hank 大叔!擁有將近 30 年豐富培訓經歷, Hank 大叔已經到達了職位的天花板,但他仍透過不斷的學習、嘗試與應用,帶領太毅站穩培訓界的領頭羊地位。 在沒有 104 人力銀行,只能靠報紙資訊尋找工作的年代, Hank 大叔表示:「在當完兵後,我完全找不到工作。」深知自己的優劣勢的 Hank 大叔,靠著強烈的企圖心與學習意願,在短時間內從基層做到管理職。 出社會工作三年九個月後, Hank 大叔決定創業成立太毅國際,他笑著說:「當時我爸很擔心,我能賺錢養活自己嗎?」但是 Hank 大叔認為自己對於培訓擁有強大的熱情,相信自己能夠做的比爸爸還要…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買多多國際的創辦人 V 姐 & 尚恩!旗下有兩大知名網路美食品牌,分別是「萬萬兩」手藝麵食製作所、「我的菜」無國界料理製作所,提供想吃就煮的方便、以及不像冷凍像現做的美味,多款美食直送到你家冰箱,全心全意寵壞你的味蕾。 開始創業後, V 姐和尚恩體認到身為老闆必須要提高容錯率,不能因為整體表現只有 70 分,而否定了對方100分的努力;可以苛求完美,但不能以自己的高標準來苛刻他人,其中必須多一點包容,但也必須設下底線、錯誤事不過三,才不會造成上下屬間彼此內耗。 歷經電商產業的快速更迭, V 姐認為舒適圈也有可能是痛苦圈,她分享:「什麼是內捲?就是明知道你不喜歡當下做的事情,但為了生活必須去做。當時在購物台、傳統電商工作的我,非常痛苦。」曾為了工作生過大病而休養一段…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買多多國際的創辦人 V 姐 & 尚恩!旗下有兩大知名網路美食品牌,分別是「萬萬兩」手藝麵食製作所、「我的菜」無國界料理製作所,提供想吃就煮的方便、以及不像冷凍像現做的美味,多款美食直送到你家冰箱,全心全意寵壞你的味蕾。 在這集, 尚恩聊到自己的學經歷故事,他回憶道:「我是戲劇科畢業,又沒有任何上班族的經歷,當時面試過好幾間企業,沒有公司願意任用我。」但尚恩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決定先從包貨工讀生開始做起,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企業明星球員。他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只要願意學、先行動,什麼事都辦的到,鼓勵在求職中受挫的每一個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達成。 V 姐累積多年電商工作經歷後,決定自行創業,掌握更多主控權。大多數老闆會認為,創業是創造自己的一番事業,但 V 姐說:「創業,…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曾任餐飲集團高階 HR,具有逾20年人資工作經歷,目前擔任勞資顧問的佳靜!人資創業,能夠往哪些方向前進?有勞資顧問、人資顧問、獵頭、教育訓練、管顧公司...等眾多選擇,這集特別邀請來賓分享,成為「勞資顧問」創業的甘苦經驗。 如何能夠成為勞資顧問?佳靜分享:「目前臺灣沒有勞資顧問相關證照,但可以先從勞動法令、職安、就業服務法...等相關課程開始著手。」佳靜也特別分享一些免費課程資源,推薦給對於勞資顧問有興趣的夥伴參考。 勞資顧問是第三方的溝通橋樑,需要換位思考老闆與員工的立場,在各大法條、與實務中穿梭,在情理法、法理情之間進行協調,佳靜認為:「每件事情都很難處理,但每當處理好、幫客戶解決問題,會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 我個人很喜歡詢問佳靜一些勞資問題,她會以「判決」來回覆,提供一個很…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曾任餐飲集團高階 HR,具有逾20年人資工作經歷,目前擔任勞資顧問的佳靜!因為本身對於人際互動的興趣,意外的從讓她從幼兒教育,轉行到人力資源領域。 佳靜坦言,人資這個職務有許多「夢幻泡泡」,其他同仁會覺得人資洞悉心理、掌握人員的生殺大權;但人資實際上必須抗壓能力夠強,需要在各單位週旋調解,也必須在第一線承受同仁們的誤解與質疑。 從助理開始做起的佳靜,回顧起這20年的成長歷程,她說:「一開始抱著想學習的心,從文書處理做起,後來對勞檢、勞資協調產生了濃厚興趣,便開始利用下班空檔去上課。」佳靜從工作中獲得許多成就感,成為她一路晉升人資經理的動力。 在這集佳靜有特別分享,如何設計人資部門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也提到許多人資在招募、留才上的實務難題。未來佳境將結合人力資源與法律專業的資源,為企業…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在新加坡求學工作,具有 10 年人資工作經歷、熟悉新加坡當地勞動法令的 Rachel !在這一集,Rachel 將分享新加坡當地對於「人資」職務的特色與需求。 在新加坡,擁有好的學歷背景,會優於實際工作經歷嗎? Rachel 分享自己的觀察:「會根據企業產業類別,與職務需求會有所不同,例如財務會較重視學歷,但人資會更著重於實際工作經驗。」 近年來有許多外商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將亞太總部,有別於台灣,當地擁有更多大型跨國企業與集團進駐,對於 HR 角色需求會更加深化,人資擁有更多參與策略面的機會與影響力,不再只是單純執行行政庶務。 這集 Rachel 聊到了許多新加坡的企業環境,對於人資職務的需求與特色,也提到前往新加坡工作會遇到那些挑戰,及事前需先留意的注意事項,有夥伴歡迎收聽這集。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在新加坡求學工作、具有 10 年海外豐富人資工作經歷的 Rachel !就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心理系,畢業後曾在新加坡建築業、日商船舶業、美商跨國企業等多個領域任職,目前於消費電子產業擔任人資,對於新加坡當地的勞基法駕輕就熟。 Rachel 畢業後便選擇投入 HR 領域,她坦言:「第一份工作大多在執行行政庶務,我才發現對於『細節度』的要求非常高。」但也為自己打下扎實的行政作業基礎。 能在 HR 領域深耕 10 餘年,Rachel 表示自己喜歡接觸各種產業,更喜歡 HR 這個職務能夠接觸到各單位的同仁。尤其自己對於勞動法令、外籍工作者相關法令的實際應用深感興趣,能夠幫助到許多人。 新加坡當地對於外籍工作者,針對各個產業的職務招聘數量、員工福利都有不同的規範。在這集 Rachel 聊到自己…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曾任企業內訓管顧公司、累積豐富培訓實戰經歷,目前轉戰 inhouse 擔任 HRBP的 Jeremy !這集我們將邀請 Jeremy 分享人資夥伴如何規劃主管培訓,從公司規模大小、主管階層切入,聊聊新任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培訓的各種眉角。 Jeremy 一語道破從專業職變成管理職,在心境上、專業技能上的改變;也從人資的角度,分享各階層主管的培訓需求與實際應用方式,讓人資夥伴們能夠以溫馨、適宜的方式,協助主管發展。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Jeremy 分享到:「人資可以協助基層主管培養『企業內跨部門』的人脈;中高階主管則是重在培養『產業』的人脈。」企業內大多會更專注在拓展業務的職能,忽略了人脈所帶來的優勢。 最後 Jeremy 提到 70/20/10 法則:「一個人的成長, 10…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曾任企業內訓管顧公司、在科技業累積豐富培訓實戰經歷,目前轉戰 inhouse 擔任 HRBP的 Jeremy !Jeremy 大學就讀機械系期間,便開始拓展自己的生涯發展,接觸過廣告、行銷領域;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人資課程後,修改未來進入廣告公司工作的目標,毅然決然跨入人資領域。 時常聽到許多人選擇踏入人資領域的原因是:喜歡人、想與人互動、想要每天準時上下班,Jeremy 笑著說:「其實我不喜歡與人互動,因為成為人資後,員工好事不會找你,壞事第一個找人資。」 他建議,無論是學生、或是正在考慮跨領域轉職的工作者,可以先掌握資源修課,建立完整的理論基礎,並蒐集職業訪談,能夠幫助自己更認識這個職業,減少想像與實際間的落差、降低閃辭的機率。 過往在 inhouse 擔任人資時,我曾排斥參與辦…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從馬來西亞隻身來臺求學,畢業後受到新創公司重用擔任 HR 的 Eyleen !在這集我們將邀請 Eyleen 以外國僑生的身分,分享來台工作的心得經驗。 Eyleen 一開始便破題:「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工作居留許可條件是很友善的。我覺得是為了讓更多外國人留下,所做的一個政策優化。」在每次轉換工作、等待正式工作許可居留下來前,可以申請兩次為期半年的短期居留,這對於外國人來說,可有效緩解在台工作的焦慮。 來台七年, Eyleen 發現除了語境差異外,台灣與馬來西亞人面對「勞工退休金」的心態,有很大的落差:「雖然機制相仿,但是馬來西亞人會認為勞退是一種『儲蓄金』,隨時可以領取;但台灣人會認為勞退是一種『看的到領不到』的虛設制度。」 這集 Eyleen 聊到許多台馬文化及工作上的差異,也…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從馬來西亞隻身來台求學,畢業後受到新創公司重用擔任 HR 的 Eyleen !Eyleen 來台念書時,就確定自己未來想往人資發展,她笑著說:「我對於 HR 的認識,大多來自於港劇,每次出場就要 Fire 員工。」 擁有台大光環的加持,為什麼 Eyleen 會從心理系的眾多選擇中選擇人資?又為何在眾多大企業遞出橄欖枝時,選擇加入新創公司呢? Eyleen 回答:「在大四那年我思考很久,我的個性喜歡掌握權多一點,也喜歡能夠與上司直接進行溝通。」 頂大畢業後,多數人會選擇往大型企業、明星產業,但職涯的選擇沒有一定,不一定要照著傳統的刻板印象去發展。Eyleen 認為,人資是全公司的中心人物,成為 HR 最難的不是需要學習多元技能,而是如何培養強大的心理承受力來應對各種人事物,有興趣的夥…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經歷多種零售產業、擁有十年教育訓練豐富經歷的 Cathy !在企業導入「内部講師」制度時,會經歷許多困難點,例如:講師覺得沒什麼好教、講師想教卻不知從何下手...等等,這集 Cathy 將分享,企業如何從零到一,成功建立内部講師制度的心法。 内部講師通常都會是公司部門内的 Keyman ,能力很好、產值很高,人資夥伴應該如何讓內部員工願意身兼多職,在擔任内部講師同時,又不影響原本的工作表現呢? Cathy 分享以下三個重點:「授課時間避開工作旺季,協助排除工作分配間的障礙,協助與主管溝通。」 讓内部講師能夠獨當一面,培訓時間會被個人「熱情」所影響,因此人資夥伴需要在過程中設計激勵因子,除了報酬以外,也要讓講師能夠明確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是有被大家看見的、重視的。 導入内部講師…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經歷多種零售產業、擁有十年教育訓練豐富經歷的 Cathy !Cathy 畢業於「教育科技」學系,第一份工作便進入管顧公司,執行課程內容開發,後來轉戰到企業內部擔任教育訓練的 HR ,目前在全國連鎖家電產業做教育訓練。 進入企業內部執行教育訓練後, Cathy 發覺需要處理更多的細節面,同仁的重點不再是課程內容有不有趣、教材視覺華不華麗,而是在乎學習課程後,能不能帶來實質的意義,例如:業績成長、技能提升。 Cathy 分享了一段特別的工作經歷,即使當時耳聞公司有縮編計畫、内部人心慌慌,但她認為:「擔任人資的角色,就是要有耳無嘴。」持續做好新人教育訓練,盡力幫助每一位夥伴,讓他們想夠學到想學習的技能,這才是 HR 的使命。 累積了十年教育訓練的經歷, Cathy 坦言:「曾經一度懷疑自…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邀請到久仰大名、擁有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資歷 32 年的 104 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鍾文雄人資長!鐘人資長帶過成千上百位人資夥伴,在這集我們會聊聊鐘人資長心目中理想的人資工作者樣貌,以及人資工作者如何提升自己成為人資長。 聊到人資須具備的硬實力時,鐘人資長特別強調「數位能力」,不只是基礎的電腦 Office 操作,需要更進階的去接觸 AI 工具,例如: Chat GPT 、 Canva ,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HR 的定位要從過去的『例行性』,轉變成比較『開創性』的。」需要多方吸收新知識、了解目前的勞動市場狀態,與政府實施了哪些政策來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 業對於「人力資源」議題的 Level 越來越高,已經從一般的勞動關係、薪酬,擴展到組織管理、組織文化,以及人才發展與永續,使人…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久仰大名、擁有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資歷 32 年的 104 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鍾文雄人資長!鐘人資長從勞工關係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 HR 工作,曾任職於 GMP 、 HITACHI 、臺灣大哥大、信義房屋、中國旺旺集團...等知名企業。 台灣企業型態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有許多企業不一定能夠時時跟進勞動法令。鐘人資長除了擔任人資角色外,也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利用自己的專長,協助企業或政府,將勞動法令修改的更好。 「每間公司都有員工協助方案 (EAP),但當事件發生後,我才發現自己能做的很少。」在這集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鐘人資長分享無論自己有多努力,還是有自己無法掌控的事。鐘人資長建議,每位夥伴都要時刻關注工作壓力對自己身心理產生的影響,並適時尋求協助。 「在臺灣做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曾在多間跨國外商、知名台企擔任 C&B 職位的 Shigga!這集我們將請 Shigga 分享 C&B 如何調整職等與職級,以及導入職等與職級時,人資夥伴與企業主應該注意的事項與建議。 過往執行過多個跨國專案,Shigga 特別提到「複盤」的重要性,因為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運營模式與規模,總部需要因應每一個國家不同的需求進行調整,才能慢慢調整到最終的框架。 在這集我們也聊到許多人好奇的議題:「到底該不該公開企業的薪資結構表?」根據企業的職務類別、貢獻度上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薪資級距,在全公開、全透明的情況下,容易引起人性之間的比較,因此 Shigga 認為,薪資結構表並不能完全公開給每一位員工查看。 最後 Shigga 開門見山的給予一個非常寶貴的建議:「如果沒有充足的溝通與對標,…
  continue reading
 
2024 新年快樂!新的一年更改為每週更新一集,本集邀請到曾在多間跨國外商、知名台企擔任 C&B 職位的 Shigga!與以往來賓的工作範疇不同, C&B 偏向企業策略面,將執行一般人資夥伴不常接觸到的工作內容 。 曾任職行銷職務的 Shigga ,認為自己有一個值得嘗試的事:「我想把行銷概念,放在人資領域上。」因為人資的工作內容,其實不像大眾既定印象般的死版,需要非常活躍、不斷轉換與嘗試,才能運用現有資源,去幫助企業留住人才、同時協助員工發展。 從海外回到臺灣職場, Shigga 坦言自己對於臺灣法令不太熟悉,剛開始在人資的求職路上並不順利;而後續也花了許多時間適應「職場溝通」上的差異,她說:「海外屬於直接溝通,只針對工作、不帶任何情緒;但臺灣相較之下比較含蓄,容易產生許多誤會。」 過往我…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我久仰大名的一位資深前輩,曾任威朋大數據集團的人資長 David!這集我們將請 David 從人資長的角度,分享人資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給予人資夥伴們向上發展應做好哪些準備。 聊到人資工作者的人格特質,David 很有趣的分享「三個刻石頭師傅」故事,當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能夠把事情提升到不同的層次與境界。就像人資工作者面對繁瑣的人資行政事務,重複的工作事項,給予它不同的工作定義,無形間也將提升自己對於組織的影響力。 David 也提到一個很特別的重點「勇氣與雅量」,希望我們在工作中能說出想做的事、接受被拒絕,還有再次說出來的勇氣。我認為不單只對上司,對父母、對另一半也非常受用,被拒絕不代表這件事情不對,有時候只是時間點還沒到而已。 「有時候我們只是比較老,不代表比較好;擁有2…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我久仰大名的一位資深前輩,曾任威朋大數據集團的人資長 David!就讀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畢業後跨入人資領域,目前已累積電子、生技、會計事務所...等領域的豐富人資經歷。 David 跨入人資的契機,要回到就讀博士班時期。當時 David 正處於人生迷惘的低潮期,「究竟要不要繼續唸博士班?」這個念頭在心中揮之不去,便決定騎腳踏車環島,在環島途中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最後決定從博士班休學,並在偶然的機會下,被引薦跨入人資領域工作。 能夠累積豐富的人資經歷,David 認為自己非常喜歡接受挑戰,甚至有些挑戰都是自找的。他笑著說:「 三折肱而成良醫,手臂折斷三次,你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醫生。」同理應用在人資領域上,會從一開始不懂,慢慢變成真的懂。 曾任多間企業的高階管理職,David 分享…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我人生第一位人力資源老師,楊國柱老師!老師在我的腦海中,是佈局人才梯隊的專家,建議企業與人資夥伴,可以讓「經營人才梯隊」變成例行性工作,將有效幫助企業擁有安全的人才庫,也讓員工的職涯有被企業照顧到。 國柱老師提到:「我曾經跟過一個非常厲害的總經理,使企業營收成長1000倍,但他卻永遠不會成為執行長接班人。」除了績效以外,經營人才梯隊更需要重視管理理念,具有一致的領導風範,在企業的接班傳承上才不會造成斷層與損失,使得政策無法落實。 當企業決定經營人才梯隊,執行上一定會碰到許多痛點,國柱老師特別分享一個重點:「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合大家的意見,而不在於人資規劃的有多專業。」並逐一列點,道出規劃步驟,與每一步的注意事項。 而人資夥伴如何加強中高階人才對於企業文化的渲染?國柱老師直白的說:「通…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我人生第一位人力資源老師,楊國柱老師!國柱老師畢業於哲學系,他笑著說:「大家都在問讀哲學班的人是不是瘋子?其實我認為不是,哲學可以融合在各個領域中。」畢業後想應徵人資卻被拒於門外,便報名人力資源顧問師班,取得踏入 HR 領域的門票。 國柱老師成為人資後,立下一個願景:「讓員工獲得合理的對待,讓企業與員工覺得有 HR 真好。」老師分享了許多親身案例,例如:協助提升員工專業能力,擺脫傳統社會束縛;內部助理職缺不外招,提升留任率...等等。打造一個良性循環,改變員工的一生、提升企業口碑形象。 當今 ChatGPT 、 AI 工具崛起的時代,國柱老師特別分享:「人資夥伴們不被取代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對員工更有感情。」只要對員工真的付出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被在乎,就更容易找到身為人資可以施力的地…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台灣第一家白木耳專賣店 8more 的創辦人們 Coai & Kalika !不同於過往採訪的企業, 8more 目前還沒有專職的人資夥伴,主要由財務、特助、律師以及各領域外部專業顧問,來分擔 HR 的各種功能。 創辦人 Kalika 坦言,在 8more 營收破億的背後,擁有許多真實、血淋淋的組織管理經歷。不同時代背景的工作者,重視的工作權益大不相同,過往自己是員工時,不曾注意勞基法的細節;變成企業主後,就必須強迫自己或尋求外部資源,來提升自己對於勞基法的敏感度。 企業遇到勞資糾紛後, 兩位創辦人花了許多時間,與專業人士研擬勞動契約內容、設計各部門獎金制度、計算人均產值、留意勞資雙方約談細節...等,組織階段成長的背後,都難免帶著不少血淚經歷。 這集 Coai 與 K…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台灣第一家白木耳專賣店 8more 的創辦人們 Coai & Kalika !在臺灣養生市場尚未成熟時,Coai 與 Kalika 看著社會上不斷發生的食安風暴,萌生了投入養生產業的創業念頭,打造一款完全無添加、方便飲用的白木耳飲品,來照顧每個人的健康需求。 兩位創辦人笑著分享,在創業的第一天,他們便相互約定好,千萬不能有「站上記者會跟消費者鞠躬道歉」的機會,並共同立下了企業的核心特質:「老實、如實、真實」,在這十年來不斷的相互提醒,即使站上了營收破億的高峰,仍堅持著品牌創立的初衷。 他們坦言,自己屬於晚年創業,創業步伐、組織成長算十分緩慢,曾經有客人打電話來說:「你們這樣太慢了,賺不到錢!」但創辦人 Coai 卻坦然接受自己的「小白兔」特質,認為守護好產品品質、做好自…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最大中高階寵物食品集團-汪喵星球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Sun!當汪喵星球從2-3人的草創期,成長到300人的團隊,一開始是一個人活得像一個團隊,接下來必須讓一群人活得像一個人,其中 HR 扮演著讓大腦能夠與手腳協調的重要角色。 在擁有全職人資前,由 Sun 一肩扛起 HR 的任務。當組織發展到20-30人時,Sun 發現自己無法負荷,他分享判斷招募時機的心得:「當時我一直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找新人,後來發現,只要規劃他 70% 的工作時間,就是時候可以找一個人去銜接原本的工作。」 特別有趣的是,Sun 用「森林」比喻整個企業組織的狀態,並把行為分為四種狀態:「縱火、搧風點火、旁觀、滅火。」如果企業在乎每個夥伴的感受、讓夥伴感受到在意,整體環境會變得很濕潤,燒不太起來;但如果…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最大中高階寵物食品集團-汪喵星球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Sun!大學一畢業後便和同學一同創業,從不會發霉的貓草發明家到立志改革寵物食品生態, Sun 從中發現市場問題:「健康的寵物食品貴的像奢侈品,甚至有很多資訊不透明、過度的人工添加。」便毅然投入寵物食品產業,2017年推出亞洲第一款無膠主食罐後,持續推出保健品、豆腐砂等創新品項,打造能夠讓消費者安心的臺灣寵物食品品牌,而現在公司正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Sun 提到自己創業的心得:「除了員工人數爆發性成長,從中跌倒的次數也跟著一起增長。」他認為工作就像運動員的基礎訓練,過程難免會有繁瑣的基本功項目。而除了具備利他、自我優化進步的能力,能找到自己的工作成就感來源、知道自己享受哪些工作,讓自己的眼神保持著光芒,也是人才一個很棒…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新創 3C 最大的電商平台-智選家的共同創辦人 Julie !這集我們將邀請 Julie ,分享智選家在人員快速擴編的狀態下,組織對於人資角色的定位與期望,深入了解執行長眼中的優秀人資工作者是什麼模樣。 在員工人數達 30 人時,智選家決定招募全職人資,對於企業注重的 HR 人格特質,Julie 表示:「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具備『感知洞察力』。」能夠關注到組織跟人的變化,以及中間的流動性,才能前瞻性的去預判、即時發現與解決問題。 人資在智選家的定位屬於「運營」,Julie 很堅定的說:「跟產品運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人資的目標是如何把『人』運營好,但其中運營所包含的概念實在太多太多。」 智選家草創期,HR 角色主要由創辦人與共同創辦人一肩擔起,聽到創辦人每週六都…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新創 3C 最大的電商平台-智選家的共同創辦人 Julie !智選家的商業模式很特別,不是邀請各大品牌前來平台上架,而是以「全權代理」的模式,在亞太以及臺灣地區進行銷售。這集我們將邀請 Julie 與大家分享智選家從 0 到 1 的發展歷程、以及了解 Julie 眼中的「優秀的工作者」是什麼模樣。 新創企業隨著組織規模的改變,在管理或營運模式上必須要做出一些異動。 Julie 坦言:「現階段智選家正從草創時期朝著機制化、系統化的方向邁進,除了建立多個 小 team 外,我們 team 的管理層,其實也換了一輪。」Julie 也正在幫助新舊夥伴理解與調適組織變革,這是新創企業主們都會歷經的一個過程。 在新創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很明確的去界定工作劃分、有很多灰色地帶, J…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知名寵物除臭品牌-臭味滾創辦人 Nana!這集我們將邀請 Nana ,分享臭味滾不斷拓展的狀態下,組織對於人資角色的定位與期望,深入了解執行長眼中的優秀人資工作者是什麼模樣。 臭味滾在公司人數不到 20 人時,便開始聘請專職人資人員, Nana 認為:「有別於其他傳統企業,我其實是把 HR 定義為幕僚,我們的 HR 一定要在第一線,才能及時了解公司的人才需求,而不只是被動接收。」 聊到人資夥伴, Nana 笑著說:「我們的 HR 非常非常成熟,我很幸運能夠撿到寶。」從職能職等規劃、建立獎金制度,到招募、培訓、考核,甚至是員工關懷,人資夥伴都打理得非常好,為企業解決了許多問題。 「因為平時同仁遇到我的時間不多,我很感謝我們家的人資夥伴,願意關懷員工的狀況,並站在每個同…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臺灣知名寵物除臭品牌-臭味滾創辦人 Nana!繼九月的《營運長企劃》獲得許多聽眾的好評!在十一月,我們將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執行長企劃》,邀請執行長與大家分享新創企業從 0 到 1 的發展歷程,期望了解執行長眼中的「優秀的工作者」是什麼模樣。 臭味滾從手作坊一路到自行建置工廠,一手包辦產品研發、工廠製造、銷售與售後服務,目前僅組織為 40 人團隊搭配全自動化工作流程,用最精簡、最專業的人力,創下年營收破億的精彩佳績。 創業 13 年以來, Nana 親自面試了無數個求職者,她說:「我最重視誠實,如果你不擅場某項工作技能,展現願意學習的心很重要,公司很願意安排培訓;但把我不會過度包裝成自己會,我認為這就叫詐欺了。」 在這集當中, Nana 分享許多工作者在履歷撰寫、面試,甚…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擁有心理系背景,在金融業累積 12 年人資經歷的饅!經營了逾 6 年的「饅的深夜 HR 人生劇場」,饅想透過文字與插圖,記錄下有些人是這樣生活的,以及自己的工作感想。 網路上有非常多人資專業的內容與社群,一開始饅創立粉絲團,就覺得自己無法豎立更專業的人資形象社群,他笑著說:「所以我要走一個,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也在看熱鬧的一個粉絲團。」的確!我每每看完饅的貼文,都會覺得一針見血、會心一笑,非常舒壓。 一路以來,饅堅持只寫自己想說的故事,他說:「我的粉專算是佛系經營,一開始大概一週發表一篇,後來發文頻率有點慢,變成差不多一個月一篇。」因為深知自己沒有想要大紅特紅,只想分享文章給喜歡的人,因此在粉專經營上,饅並沒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饅的深夜 HR 人生劇場」屬於全匿名,可以盡情…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擁有心理系背景,在金融業累積 12 年人資經歷的饅!大學、研究所都選擇心理科系就讀的饅,在大學實習時,發現自己不太適合往心理諮商發展,便在教授的建議下,專攻「組織工商心理學」這條路。 饅笑著說:「我覺得人資主要負責解決人的問題,如果問題不能被解決,那就解決人。」如果單純因為喜歡與人接觸,而踏入人資領域,會建議忽略掉工作上產生的負面能量,並做好被其他人討厭的準備。 擁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饅,分享這幾年的人資工作感想:「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們對於動態心理的感受,會比較敏銳。心理所的強項是,對人的分析解讀很強;弱處就是,對於商管的專業鑽研的不夠多。」鼓勵想從心理所踏入人資領域的夥伴,可以多進修企管相關課程。 饅認為,管理團隊的原則就是「抓跟放」,抓住大多數人就好,少數的人是真的很難管理…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在金融、電子業擁有十年人資經歷的 Rex!這集主題特別聚焦在「微觀管理」,是希望可以藉由 Rex 的分享,幫助夥伴釐清自己想與什麼樣的主管共事,順利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與微觀管理主管相處,可能會有一點高壓,但為了要讓工作做得更開心, Rex 開門見山的給予一個建議:「先花一點時間,與主管對焦任務的執行與對方的期望,將有效節省後續往返的時間與沉默成本,避免自己被主管扣分。」 但與微觀主管共事,也會帶來更多成長,Rex 分享:「未來有機會帶人、晉升主管,其實會比較有方向,因為清楚知道自己期望的是什麼,以及該避免哪些事項。」 在職場上,會遇到許多不同管理風格的主管,這集 Rex 將完整分享如何與「掌控度較高」的大老闆共事,帶我們見招拆招,提升向上管理的經驗值,有興趣的夥伴,歡迎…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在金融、電子業擁有十年人資經歷的 Rex!大學就讀企管系,畢業後累積約 9-10 年的工作經歷後,選擇中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繼續進行在職進修,努力拓展更多的人資 function 技能。 新鮮人的前面幾份工作都還在摸索,Rex 坦言:「其實在退伍後,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任職過業務、樓管,Rex 在某次因緣際會下接觸到「職能測驗」, 意外發現自己適合從事人資行政。 「通常大家提到人資的時候,會認為這是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但實際投入後,會發現人資需要勞心去了解上司、同仁、外部單位的想法與需求,而近年企業對於人資的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更講求成本效益與數據、成效的表現。 Rex 認為,新鮮人想擔任人資,除了本身喜歡與人互動外,還需要投入於「洞察人心」!從上司、同仁身上接收的表面…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具有 10 年人資經歷、擔任企業工會理事長連兩屆近 8 年的 Bry !企業工會的存在,對勞資雙方都非常重要,可以代表勞方積極與雇主協商工作條件、薪資、福利。但在中小企業中,卻鮮少人知道「企業工會」的存在,今天將在本集,揭開企業工會的神秘面紗。 一般中小企業會定期進行「勞資會議」, 勞資會議與企業工會雖然都在進行勞資雙方間的溝通,但實際上執行、享有的權益卻大大不同! Bay 分享:「有了工會組織後,勞工與雇主間就不(只)適用個體勞動法(勞基法),而是進入到『集體勞動法』。」加入企業工會後,員工就可以享有完整的勞動三權:團結權、協商權、爭議權,能在與雇主的溝通協商工作權益時,變的更有力量。 在歐、美、日、韓國家,大家對於工會的接受度高、對工會都是抱有敬意的,可以時常看到國外有罷工…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具有 10 年人資經歷、擔任企業工會理事長連兩屆近 8 年的 Bry ! 大學就讀幼兒教育,在意識到「少子化」議題後, Bry 審慎評估了自己的未來工作樣貌,發覺對於台灣幼教未來的發展擔憂,便開始嘗試轉換跑道,在研究所時期,選擇高師大的「人力與知識管理」系所就讀。 Bry 坦言:「當時我身邊的人都很擔心,覺得我是不是在作夢。」在當時,人資相較於老師這個職務,算是相當冷門,大家都會覺得說,念人資未來會有工作嗎?當人資真的會賺錢嗎? 在延畢就讀大五時期,除了補習準備考取研究所, Bry 並非將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念書上,同時也很積極的在參與社團,並從中掌握「橫向溝通」的技巧,奠定了未來 Bry 在人資領域的溝通基礎。 初入人資領域一定會聽到前輩分享,要花上 10 到 15 年,才能將…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具有15年人資經歷,同時也是大學兼任講師的李組長!李組長整整花費了四年,開發一款模擬人力資源管理的桌遊《人才商戰》,讓玩家更能輕鬆理解人管相關書籍上的概論,並親身體會到實際進行決策的過程。 開局每一個玩家都代表一間公司,旗下只有三位員工,玩家需要透過牌卡進行招募、訓練、績效、職能、勞資關係、福利待遇、ESG…等人力資源佈局,讓員工能力提升,或是去取得更優質的員工,讓公司利潤最大化,最終由最賺錢的公司獲得優勝。 遊玩的過程中,李組長提到很有趣的發現:「很多時候,換了位置真的就換了一個腦袋。」曾經預想在工會任職的同仁,遊戲第一輪會擺出對「勞方」有利的牌卡,但竟然沒有!對方反而是以「老闆資方」的角度出發,衝績效、衝企業資訊化。 在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遊戲化是教育訓練…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來賓邀請到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具有15年人資經歷,同時也是大學兼任講師的李組長!大學就讀物理系,畢業踏入醫療產業後,選擇健管所繼續進修碩士,並特別針對護理長的人際壓力源及工作滿意度,進行論文研究,最終獲得優良論文獎。李組長對於醫療領域的投入與熱情,非常令人敬佩。 聊到從物理系踏入人資領域的契機,李組長坦言:「因為生長環境在職業的選擇上比較封閉,一直到大學,自己對於求學或人生目標,沒有辦法做主。在準備國考的期間,偶然加入聯醫工作,才發現自己對於人管很有想法,自己有做人資的潛能。」 勞基法並不完全適用於醫療體系,人資在工作的執行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例如:高工時加上輪班制,所衍生許多勞資爭議;再來是公家單位,其實不太會注重教育訓練的環節;以及人資如何有技巧的去調解員工申訴。 即使醫療業在制度規章…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以臺灣植物作為本質,傳遞臺灣土地美好的良善生活品牌-茶籽堂營運長 Lauren !茶籽堂是目前營運長企劃中,組織規模最大的企業,從30名成長到80名員工,究竟不同的組織規模,會遇到哪些不一樣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呢? Lauren 在這集分享了一個很棒的案例:「組織結構,是會影響企業產值、使營收無法向上突破的原因之一。」在商業模式已經被市場認同的同時,也要同時加速團隊的建構,才有足夠的人力進行品牌推廣。 新創組織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改朝換代的囧境, Lauren 特別強調員工溝通、優化工作環境與流程的重要性;以及歷經變革後,都需要不斷的去修正調整,才能夠預防再次發生,使下次運作更完善,確保組織的穩定與成長。 在節目尾聲我們特別邀請 Lauren 營運長,提出一個組織現正…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以臺灣植物作為本質,傳遞臺灣土地美好的良善生活品牌-茶籽堂營運長 Lauren !大學畢業後踏入旅宿業成為特助,升遷至行政副總後,轉身投入零售業,成為茶籽堂品牌的營運長。 在節目中, Lauren 多次提到人格特質,與人格的成就感來源,她說:「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有一種不服輸、想要挑戰所有困難的性格,自己也喜歡梳理流程,所以我決定先到中小企業任職,參與企業的發展過程與營運面。」 Lauren 也很坦白的說:「我其實沒有設定未來目標,但我很清楚我想完成的使命,就是想要讓臺灣被世界看見。」這個願景,陪伴了 Lauren 的整個職涯。即使身處不同的領域、也能朝相同的使命邁進,讓她能在成功打造 Hostel 文化後,毅然決然拋下旅宿業的成就,跨入全新領域。 不一定要做最專業的事情,但必…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致力散撥法治種子,讓大眾輕鬆了解時事、從中學到知識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書磊 !在這集中,書磊分享法白如何從一群各自習慣單打獨鬥的人,調整心態成為一個風格強烈的「 Dream Team」經驗談。 從朋友關係,到多一層工作夥伴關係,書磊分享:「在前期創業的過程中,制度上的設計與大家工作之間的界線要怎麼抓、如何降低溝通流程中的資訊落差,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新員工加入團隊後,組織會面臨新的挑戰,許多新創公司在商業邏輯、架構、資源尚未明確前,便開始了新人招募。新人抵達後,容易對於工作感到迷茫、被公司評斷沒有產值,最後不幸遭到遣散 。 在節目尾聲我們特別邀請書磊營運長,提出一個組織現正面臨的管理問題,我再以人資顧問的角度給予建議。這集我們聊到「新創企業該選擇『符合企業文化、沒經…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致力散撥法治種子,讓大眾輕鬆了解時事、從中學到知識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書磊 !大學、研究所就讀財經系,在學期間與夥伴一起成立法律白話文運動(以下簡稱法白)。 法白專注在法律、人權相關議題,旗下衍伸的服務模式十分多元,具備傳統媒體公司,以及新興網紅、自媒體公司的特色,書磊分享道:「當時都想試試看,從模仿其他 KOL 、參考他們的商業作品,再延伸到公標案這條路。」 雖然當時網紅已經能做的事情,大家都已經做過;知識付費的訂閱制、線上課程,大家也都正在做,法白在產品服務層面,花很多時間去模仿、去學習,從中拉出區隔、找到生存空間,做出不一樣的專業內容。 「身為營運長,要對商業的邏輯有一定的了解。」法白不只是推出書籍,還要不斷創作短影音作品,同時又要經營多個 Podcast 頻道,…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深耕保健食品領域、旗下擁有多間知名電商品牌的騰勢營運長 Jason !創立果物配、毛孩時代、達摩本草、御熹堂...等多個品牌,在員工數量日益增加的情況下,Jason 特別分享了騰勢如何凝聚企業文化,與員工建立共識的管理心得。 Jason 將企業內積極的工作氛圍與文化,歸功於定期的一對一與共讀會:「共讀會對我們來說,是每週最重要的時刻。定期舉辦在週二,能夠讓大家保持專注並認真看待。」 特別的是騰勢這三年來,每週的共讀會都是閱讀同一本書籍!這也成功的讓企業文化,不會因為公司員工人數變多,而慢慢變淡或分散。 在節目尾聲我們特別邀請 Jason 營運長,提出一個組織現正面臨的管理問題,我再以人資顧問的角度給予建議。這集我們聊到「新創企業的成長,如何結合員工職涯規劃」,有興趣的夥伴歡迎…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深耕保健食品領域、旗下擁有多間知名電商品牌的騰勢營運長 Jason !擁有頂大財經系背景,因為研究所落榜而開始了創業之路。 Jason 還提到,自己曾在亞洲最大的獵頭公司,從事人力資源相關工作。 騰勢草創期間,營運長的工作內容很廣泛,只要跟「後勤營運」有關的事,都必須親身參與,例如:客服、出貨、採購、薪酬...等,一開始都是 Jason 一人包辦,哪裡缺人就往那裡補。 Jason 特別分享,曾經歷公司的高人員流動率的組織挑戰,同事平均待半年左右就會離職,他坦言:「甚至是你上網查騰勢,也會看到我們 4、5 年前的一些負評。」後續藉由一對一、每週舉辦共讀、每月安排員工外訓、每年舉行共識營...等制度,成功建立公司文化與氣氛。 成為營運長後,Jason 特別推薦《與成功有約:高效能…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薩泰爾娛樂的張繼正營運長!薩泰爾娛樂可以說是臺灣頂尖的喜劇公司,相信很多聽眾一定有看過「博恩夜夜秀」、「炎上系列」知名作品,旗下擁有博恩、賀隴、喬瑟夫...等喜劇演員。 張繼正營運長分享到:「在新媒體產業中,我們的定位和一般 YouTuber 不同,多了授權、代言等,會比較偏向藝人、演員而非創作者,需要更嚴格把關作品品質。但好的兵,不一定是好的將軍;好的將軍,不一定會是好的引導人。」在新創公司中,管理階層會想要不斷複製好兵,而將好兵拉到小主管的位置。又隨即發現,好兵專業能力很強、但管理能力稍弱。 如何計算人均產值,是許多企業主、人資夥伴頭痛的問題,大多常以工時、任務或成效來衡量。薩泰爾娛樂內部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方式,是以「任務點數」進行計算,聽了之後覺得超級棒!…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的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來賓,薩泰爾娛樂的張繼正營運長!其實在學期間與新媒體行業無關,甚至在加入新媒體前,是經濟系背景,從事過美商量販業、知名軟體資訊業,甚至是木工...等多個行業。 張繼正營運長笑著說:「我在25、26歲時失業半年多,這期間每天一直看 YouTube,看著看著便興起了加入新媒體行業的念頭。」那一年,從 Yourator 新創數位人才求職平台開始尋找相關職缺,後加入日商與大量內容創作者合作,執行經紀、企劃...等專案,間接埋下未來接任薩泰爾營運長職務的種子。 接下薩泰爾營運長職務後,至今仍然懷疑自己為何會成為營運長,張繼正營運長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當初我絕對還沒準備好,畢竟我念經濟系時,可是初會三修、總經二修、延畢兩年。在財務、組織管理各方面,是我在工作時,從底一路慢慢的學習…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