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Show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春秋左传读书会,致力于谙习人性,讲求传统与现代的接续,并专注于文本的阅读。力求在宁静的阅读中,在清雅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意境、收获感悟。 读本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2HZqs-vGNLOgmpj-a-j9w 提取码:cqzz 或者关注微·信·订阅号“勋陶”(show-and-tell),内有讲读文字稿。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2 郊祀非礼(1经1传) 旅游有一个常见项目,即观摩某一古老的活动,比如仪式等等,读这部分,与这种旅游项目异曲同工。在这里就去春秋时代去看看古人的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郊祭。 郊祀,最早出现在桓五年,杨伯俊先生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我们在此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 傳·桓公五年·5 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 ①五十凡例 此为第七凡,见于桓五年第5条传文。《左传》有五十凡例,前人多有统计总结,我依多年读书经验,罗列到文章《春秋左传五十凡》中,在公众号“勋陶”之中。 ②惊蛰 〖杜注〗: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庙之事也。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也。 天坛在故宫之南,清朝亦延续此祭祀。 〖笺曰〗:周礼天神曰祀,地祗曰祭,人鬼曰享,对则别为三名,散则总为一号也。郊有二:一为报反…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三十一年1 分曹济西 經·僖公三十一年·1 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 傳·僖公三十一年·1.1 三十一年春,取濟jǐ西田,分曹地也。 重,杨注“旧读平声”。济有两音,动词去声,名词上声。此处为济水,当时曹、鲁以济水为界,鲁在济东,曹国亲楚,楚败,霸主晋文削曹分给周围的盟友。 ①济西之田 《杨注》在庄十八年传注有“济水为古四渎之一,所谓江、河、淮、济是也。源出河南省济源县(焦作市辖县)王屋山。春秋时济水经曹、卫、齐、鲁之界。以僖三十一年传证之,济西为曹地,曹、鲁分境之济,当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菏泽市辖县)、寿张县(聊城市辖县)、东平县(泰安市辖县)之间。”后面再详细讨论。 《杨注》有“济西田,经凡三见,此取自曹,宣元年以之赂齐,宣十年齐人又归于鲁。” ②重馆之告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句话…
  continue reading
 
4 介人侵萧 經·僖公三十年·5 介人侵蕭。 介称人,中外小国的通称。萧是宋邑,见庄十二年《传》。介是小国,因何侵宋,不得而知却值得玩味。这是鲁、宋和泗水十二诸侯的地缘政治。 5 天使来聘 經·僖公三十年·6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傳·僖公三十年·4 冬,王使周公 閲來聘,饗有昌歜cǎn、白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德;薦五味,羞嘉穀,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 享礼上来了三样东西。 ①昌歜zǎn,昌蒲根,切之四寸,醃以为菜,古人又谓昌蒲菹。 昌蒲,也叫昌本,是一种类似韭菜的野菜,如下图: 菹zū,就是腌制的菜。 《说苑》记载“文王好食昌本菹”。 ②白黑是稻和黍两种谷物,盖因其色而称为白黑。 ③形盐是形状似虎的盐块。 周公阅说这三样是献给国君的,…
  continue reading
 
各位书友大家好,给大家读首诗!咱们也按着《左传》的方式读诗,表达对书友们的思念之情。 时光交错话相思 李商隐·夜雨寄北(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池:因作诗之时在七月至九月间,正值秋季。 1 义山入蜀永别妻 《雨夜寄北》也有叫做《雨夜寄内》作于大中五年,也就是公元851年。按着李商隐的生卒年,813至858来算,这一年义山38岁。这一年他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距成都市153公里。李商隐的妻子姓王,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李商隐上任的时候妻子生病,就没带着一起赴川。他思念妻子的时候是秋天,而当时交通不便,通信艰难,此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而义山尚未获悉妻子的离世,我们读来这首不免感慨万千。…
  continue reading
 
3 烛之武退秦师 世界上就没有坚不可摧的联盟。 联盟这种东西,向来是结盟不易,背盟却轻而易举。 秦晋之好,作为一个汉语成语流传了几千年了,后世泛指两家联姻,在当时也就是最紧密的政治联盟。可是秦晋从围郑开始,联盟就出现了裂痕,然后逐步分裂,最后竟然兵戎相见。秦竟然从反楚联盟,最终倒向了楚,站到了晋的对立面。 經·僖公三十年·4 晉人、秦人圍鄭。 成濮一战,楚败,退回南部。新一代霸主晋文公则要清算亲楚的诸侯,卫国和曹国都经过了清算,郑国当然难辞其咎。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中原交通要道,属于必争之地。郑也因此在整个春秋的二百多年里,不停地选边站队,总是则被动挨打。郑国这一切的源头,乃至往后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都跟这次晋文围郑有关系。历史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多米诺效应,甚至是蝴蝶效应,由…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三十年 經·僖公三十年·1 三十年春王正月。 1 狄人侵齐 經·僖公三十年·2 夏,狄侵齊。 傳·僖公三十年·1 三十年春,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 按传例,“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此次晋人侵郑,属于试探性攻击,为后续的秦、晋围郑做准备。间,乘机,钻空子的意思。晋国准备侵郑,其北方的狄人看到了机会。在夏季,入侵了齐国。杜注说侵齐是因为齐国是晋国的“与国”,即盟国。 狄多次侵齐,也多次入侵中原国家,或许是因为这些地方富裕。一般都是在秋天,会发生有规模有组织的入侵。发生在夏天的入侵,显然有钻空子的成分。 狄实际上也有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由弱小到强大、由兴盛到衰落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狄,似乎已经统一了北方,连成一片了。从这一条《左…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九年 1 介葛庐来 經·僖公二十九年·1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介是国名,杜注说是“东夷国也”,千代注家考证在山东省郊县附近,郊县隶属于青岛市。杨注认为太远了,因为明年,也就是僖公三十年,这个介国入侵了萧国,所以郊县附近不合理。萧国在鲁国的南边,所以杨伯俊先生推测认为介位于鲁之南,萧之北,合理。 葛庐是介君的名,这个东夷小国的国君连谥号也没有,而且就是这个名字也有趣。《管子·地数篇》曾记载 管子·地数篇 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 介君取山为名。《左传》对这件事进行了解释 傳·僖公二十九年·1 二十九年春,介葛盧來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會,饋之芻chú米,禮也。 春天,介葛庐来朝见鲁僖公,驻扎在昌衍。昌衍即昌平山,在今山东省曲阜县(行政区…
  continue reading
 
4 陈穆公卒 經·僖公二十八年·12 陳侯 款卒。 5 杞伯姬来 經·僖公二十八年·13 秋,杞伯姬來。 6 公子遂如齐 經·僖公二十八年·14 公子遂如齊。 7 温会召王 經·僖公二十八年·15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傳·僖公二十八年·7 冬,會于温,討不服也。 經·僖公二十八年·16 天王狩于河陽。 傳·僖公二十八年·9 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 經·僖公二十八年·17 壬申,公朝于王所。 傳·僖公二十八年·10 壬申,公朝于王所。 8 复曹围许 經·僖公二十八年·19 諸侯遂圍許。 經·僖公二十八年·20 曹伯 襄復歸于曹,遂會諸侯圍許。 傳·僖公二…
  continue reading
 
3 卫侯归卫 卫侯酿出一桩大祸,引发了春秋时代的“国际法庭”诉讼案。 衞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卫成公为抗齐而联鲁亲楚,在晋文公伐卫之后被亲晋的国人轰出,居襄牛。等到楚军城濮战败,就因惧怕晋文而奔楚,到达陈国时,正是践土会盟,他就让元咺贡奉叔武去参加盟会。叔武是他的弟弟,实际上是他选这个弟弟代他摄政,可见兄弟俩关系很好。 等到践土会盟之后,形势有所缓和,新霸主晋文公的政策也是倡导和平共处,尊王攘夷。因此,卫成公得以回国执政。所以才有了经文的内容。 經·僖公二十八年·11 六月,衞侯 鄭自楚復歸于衞。衞 元咺出奔晉。 卫成公从楚返回了卫国。先前的大夫元咺却出逃去了晋国。显然是发生了事情,《左传》给出解释 傳·僖公二十八年·5 或訴元咺於衞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
  continue reading
 
⑦子玉之死 經·僖公二十八年·6 楚殺其大夫得臣。 经文上称名,批评贬损之意。主要是批判子玉“违其君命以取败”,认为他是有罪的。传文给出了子玉之死的详细情况。有趣味的是,居然是从神怪故事开始的。 傳·僖公二十八年·4 初,楚 子玉自爲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孟諸之麋。” 琼弁、玉缨是马饰,杜预解为服饰,总之就是皮草上镶嵌着宝玉。自己制作完还没等用呢,结果黄河河神托梦索要,并以孟诸之麋这块地方换取。 麋就是湄,水草之交曰湄,也就是湿地。孟诸是很有名的地方,在《尚书·禹贡》和《周礼·夏官·职方氏》都有提及,只是被经常改道的黄河给冲毁了,早已经没有了。 弗致也。 子玉,刚愎自用,当然是不给,即便你是神。 大心與子西使榮黄諫,弗聽。 儿子和堂兄弟都不敢直接劝,都得托荣…
  continue reading
 
⑥践土会盟 經·僖公二十八年·8 五月癸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癸丑,初六,战后第44日。经文中诸侯的班次是“会”之班次,以国之强弱大小为序。还有一种班次是“盟”之班次,以姬之同姓为先,异姓在后。在定四年《左传》讨论过践土会盟,说“盟之载书”所记述的班次为盟之班次。 傳·僖公二十八年·3·4 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踐土。 杜注解释说“馆,舍也。”晋军原地驻扎,大宴三天,“食楚军穀三日。”五月初二(己巳)作战,初三、四、五进行馆、谷,初六(癸丑)班师。甲午日是五月二十七,到达衡雍,现在河南省新乡市下辖原阳县附近。衡雍在春秋时是郑国的地方,离周王室亦近,所以周襄王“闻晋战胜,自往劳之,故为作宫。”因为根据周礼,诸侯觐见周王要“为…
  continue reading
 
城濮大战前的春秋国际形势 城濮大战是春秋四大战役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类似于“世界大战”,因为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我先梳理一下 僖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身后群公子争位,齐国内乱,齐桓霸业落下帷幕。由于后事没有处理好,所以它是一世而霸。 僖十八年,宋襄公纳齐孝公,宋襄公图霸,楚宋相争。 僖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宋楚泓之战,宋襄公败于楚成王,楚国势力北进中原。尽管宋没能阻止楚的北扩,客观上也拖住了楚国4、5年的时间。此时,重耳还在流亡途中。 僖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卒,宋成公继位。楚子玉伐陈,子文让令尹于子玉。楚开始大刀阔斧地南扩。 僖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执掌晋国。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僖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出定周襄…
  continue reading
 
3 楚人围宋 經·僖公二十七年·5 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①经称楚人 从排序上看,显然是楚国主兵,其他都是“从犯”。为什么称楚人呢?杜预认为是楚成王“耻不得志,以微者告”,就是楚成王围宋却没打下来,自己不好意思,而此时鲁国又是楚国联盟之一员,可能是代其隐恶,所以经文上书以“楚人”。从传上看,应该先是楚成王带兵围宋,传文上明确写了“楚子及诸侯围宋”,尤其是后面诸侯们又“盟于宋”,显然是楚成王亲自主兵围宋。之后,也就是僖二十八年,楚成王又返回楚国,传文记载“楚子入居于申,使子玉去宋”,即楚成王围宋不克,返回国内,围宋事宜交由子玉来处理。 杨伯俊先生认为,经文中书“楚人”是当时鲁国史官的惯例,只是“宣九年以后,楚子始不复称人”,这也是一种歧视。 經·僖公二十七年·6 十有二月甲戌…
  continue reading
 
2 齐孝公卒 經·僖公二十七年·2 夏六月庚寅,齊侯 昭卒。 傳·僖公二十七年·2 夏,齊孝公卒。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 丧纪者,丧事之总名,指吊生送死之事。鲁国史官的意思是说虽然你齐国不仁,但是我鲁国却没有不义,参加了齐孝公的葬礼。 經·僖公二十七年·3 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诸侯五月而葬,齐孝公三月就葬了,可见齐孝身后也是混乱有加。齐孝公是齐桓公和管仲钦定的接班人,齐桓公身后齐国大乱,齐孝公奔宋,后在宋襄公的帮助下继承齐国君位。可是,他却一改齐桓公的政策,与狄结盟,以霸主自居,耀武扬威。从文献记述来看,齐孝公在位期间,齐国政局不稳,桓公诸子纷争不断,孝公多遭掣肘、制约,仿佛被困住了手脚一样,出了欺负欺负鲁国、卫国,没有什么作为。…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七年 1 鲁人伐杞 經·僖公二十七年·1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 傳·僖公二十七年·1 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 杞本旧国,隐四年入春秋,春秋多称杞伯,偶书「杞子」。为什么把“杞伯”贬称“杞子”呢?《曲礼下》云:「其子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可是有趣的是,就这么一个东夷小国的国君杞桓公,却是在位七十年,到襄六年才书葬,这是一个长寿的人。这个论在位时间,恐怕杞桓公要排第一。 經·僖公二十七年·4 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傳·僖公二十七年·3 秋,入杞,責無禮也。 此与桓二年传「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九月,入杞,讨不敬也」同。小国不容易混,不朝大国要挨揍,朝不明白也要挨揍。…
  continue reading
 
2 乞师伐齐 0526-僖26-穀 齐国一年之内,两次伐鲁。鲁国是不堪其扰,自己又没有力量抵御,因此向楚国求助。 ①如楚乞师 經·僖公二十六年·5 公子遂如楚乞師。 公子遂,名字被记载到经文上,可见是鲁国的卿。实际上随行的复职是大名鼎鼎的臧文仲,可见鲁国对于这次乞师非常重视。乞,杜注为“不保得之辞”,正义解释说“乞则自我之心,得否在于彼国。乞者,执谦之意,不保必得之辞”,一个乞字道了鲁国之难,也道出了处世之难。一个“要饭”,一个“坐牢”,世人在所难免。 傳·僖公二十六年·4 東門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師。臧孫見子玉而道之伐齊、宋,以其不臣也。 东门襄仲就是公子遂,遂是其名,襄是其谥号,仲是其字。东门又是什么?杜注说是“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郑玄解释说“军将皆命卿,古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故鲁有…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六年 在《论语》的学而篇有一段孔子讲孝道的话, 论语·学而篇第一·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所说这句话的大意是: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事业,可算孝了。 初读此语,往往不甚理解,尤其是孔子强调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知就里,不明白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传承?那么今天我们读一读,齐孝公与卫成公是如何传承“父之道”的,或许也就了解了孔子的本义。 1 齐孝侵鲁 ①卫人平莒 經·僖公二十六年·1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衞 甯速盟于向。 正月,鲁、卫和莒,三国盟于向。宁速就是传文中的宁庄子,莒子就是传文中的莒兹丕公。 0525-僖25-莒 向离莒国较劲,可见卫、鲁也是诚心修好。 傳·僖公二十六…
  continue reading
 
7 晋文勤王 0525-僖25-南阳 ①前情 国语·晋语四·文公纳襄王 冬,襄王避昭叔之難,居于鄭地汜。 昭叔之难,是指王子带之乱。周襄王的父亲是周惠王。昭叔是周襄王的弟弟带,也称为大叔带,谥号甘昭公,所以也称昭叔。周惠王生襄王,立为太子;又从陈国娶妻,也就是惠后,惠后生昭叔。惠后想立自己亲生儿子继承君位,没做成自己就死了。王子带叛乱,但是秦、晋和齐都支持周襄王,昭叔失败奔齐。过了十年,周襄王又把昭叔召回,兄弟重归于好。结果,昭叔又与襄王的王后狄隗通奸。襄王废了隗氏,狄人伐周,故襄王出居与郑,赔了夫人又折兵。 使來告難,亦使告于秦。 周襄王告难于秦、晋,其实也告难于鲁,只是鲁国又弱又远,无暇顾及。子犯就这件事向晋文公进谏。 子犯曰:「民親而未知義也,君盍納王以教之義。 亲,亲君。义,道义。民…
  continue reading
 
6 卫子平莒 0525-僖25-莒 經·僖公二十五年·7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衞子、莒慶盟于洮。 傳·僖公二十五年·5 衞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脩衞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僖元年,公子友率领军队在郦地打败过莒国军队,并俘获了莒国的大夫挐。两国因此结怨,卫文公生前致力于调停鲁与莒的关系,可惜事未成而身殒,其子卫成公继承父志,终于促成了鲁国与莒国的和平。
  continue reading
 
4 无头公案 經·僖公二十五年·4 宋殺其大夫。 这是一桩无头公案。杜预曾经在庄二十六年经“曹杀其大夫”作注,说“不称名,非其罪也”,并且说“例在文七年”。但是后世注家多认为杜预的看法有误,无名多为缺失而致。 5 楚纳顿子 0525-僖25-鄀-商密-析-息-申 ①前情 感觉这场战争像是城濮大战的引子,只是很细微,极其不易察觉其中的蛛丝马迹。大的背景就是楚国的南扩,在僖二十三年,成得臣伐陈,城顿而还。成得臣平定东北,大功一件。子文的处于稳定国政的需要让位给子玉,让出楚令尹,饶有意味。这次是楚西北的疆域争端,楚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了秦岭的南端。事隔两年,子玉再次围陈,经上记事楚东北,其实事情的原因却在楚西北,原来是秦晋与楚之间的边疆争夺。 經·僖公二十五年·5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②申息之…
  continue reading
 
2 卫侯卒 經·僖公二十五年·2 夏四月癸酉,衞侯燬卒。 經·僖公二十五年·6 葬衞文公。 卫文公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作公子时就有远见卓识。当时,卫懿公乱政,也就是有名的“卫懿公好鹤”,卫文公出奔避难。狄人灭卫之后,卫文公带领卫国民众,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发展经济,使得卫国又重新发展成为了有相当规模的诸侯国。而且,在面对狄人再次入侵的情况,带领卫人积极抗敌,保家卫国。在其末年,又发奋图强,在顶着齐国和狄人的压力之下,一举灭了北方的邢国。 3(宋荡)伯姬逆妇 經·僖公二十五年·3 宋 蕩伯姬來逆婦。 宋国大夫荡氏之妻,也就是荡伯姬来鲁国迎娶儿媳妇。荡伯姬应该是出嫁到宋国大夫家的鲁国女公子,之所以说是逆妇而不是逆女,则应该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媳妇。这事情说来也奇怪,为什么婆婆亲…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五年 1 卫侯灭邢 ①前情 闵元年,即公元前661年,狄人南扩,侵邢。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救邢。 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60年,狄人灭卫,卫人南渡黄河,宋桓公连夜接应时,“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加上共、滕两邑之民五千人,卫国君民遭受到了惨绝人寰的杀戮。 0525-僖25-卫-邢 僖元年,齐桓公把邢国迁至夷仪。僖二年,齐桓公“封卫于楚丘”。在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左传》记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其中卫文公发奋图强,在其执政元年,卫国仅仅“革车三十乘”,最终在其执政的末年,卫国达到了“三百乘”的水平。 僖十七年,即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僖十八年,邢人就伙同狄人伐卫,卫人在卫文公的带领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迫使邢、狄撤退。僖十九,卫人伐邢。僖二十,齐与狄盟于邢。齐国…
  continue reading
 
3 郑杀子臧 对每个生命个体而言,死亡都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严肃对待的事情。可是有些人的死亡,却让人严肃不起来,哭笑不得。《左传》里就有好些个这样的死亡,今天我们会读到一种死法,就是子臧之死。子臧因过分张扬而导致杀身之祸,非常不值得,但却引人深思。 傳·僖公二十四年·3 鄭 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 郑子华是郑文公的太子,僖公七年在甯母之会上,他以出卖郑国利益为交换条件,希望齐桓公助其夺取君位,推翻自己的父亲郑文公。齐桓公一度动了心,但是最终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放弃了这种不地道的做法,拒绝了子华并以此赢得了郑文公的信任,从而有了葵丘之盟——霸业的巅峰。之后在僖公十六年,郑文公杀死了子华。从时间上来看,子华一党势力不小,子臧应该是子华集团的成员,所以出奔到了宋国。 好聚鷸冠。鄭伯…
  continue reading
 
②引狄伐郑 經·僖公二十四年·2 夏,狄伐鄭。 經·僖公二十四年·3 秋七月。 經·僖公二十四年·4 冬,天王出居于鄭。 傳·僖公二十四年·2-1·以狄伐郑 鄭之入滑也,滑人聽命。師還,又即衞。鄭 公子士、泄堵俞彌帥師伐滑。王使伯服、游孫伯如鄭請滑。鄭伯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又怨襄王之與衞 滑也。故不聽王命,而執二子。王怒,將以狄伐鄭。 0520-僖20-滑 郑国入侵滑国,周襄王就派两个大夫出使郑国调停。“请滑”,就是为滑请命,劝郑不要讨伐它。郑伯因旧恨新仇不服周襄王,把派去调停的两个大夫抓了起来。周襄王发怒,自己又没有力量去伐郑,所以想借助于狄人来伐郑。可见,狄人势力之强,在失去齐桓霸业制约之下,已经深入中原了。周大夫富辰就劝谏周襄王不要那么做。 傳·僖公二十四年·2-2·富辰之谏 富…
  continue reading
 
2 周王出居 ①前尘往事 ⅰ、郑国争滑 这一切都因为滑国。 0520-僖20-滑 滑国是一个姬姓小国,都城在费,所以也称费伯。滑伯在庄十六年入《春秋》,一直都有它的戏份。滑国故城在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级市偃师市,原来的偃师县,其南部有个缑gōu氏乡。缑字的含义是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缑氏山是道教名山,西王母和周灵王的太子晋都在此得道成仙。西王母姓缑,因此而得名缑氏山。滑国位于周、郑之间,和郑国颖邑隔着嵩山,是郑国通往成周的必经之路。从文献里看,这应该是个战略要地,也就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郑国才会三番五次地要占领它。在僖二十年,郑国就对滑国采取了军事行动。原因是滑国叛郑入卫,郑国派了两个大夫公子士和洩堵寇领兵入滑,滑国当时归附后来又叛郑入卫了。不过后来周王室卷入了这场纷争,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周…
  continue reading
 
傳·僖公二十四年·1-5 三月,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衞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挫败了吕、郤的阴谋并杀死他们。晋侯迎怀嬴做夫人,秦穆公送了三千卫士。 ⑨晋文修内政 經·僖公二十四年·5 晉侯夷吾卒。 国语卷第十·晋语四·15·文公修内政 元年春,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秦伯納衛三千人,實紀綱之仆。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舍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耈老,禮賓旅,友故舊。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
  continue reading
 
⑥竖头须守藏 初,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盡用以求納之。及入,求見。公辭焉以沐。謂僕人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居者爲社稷之守,行者爲羈紲之僕,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甚衆矣。”僕人以告,公遽見之。 守藏就是保管员,代表了留守在晋国的晋文公支持者。 ⑦二隗归晋 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趙衰,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餘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爲才,固請于公,以爲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爲内子,而己下之。 季隗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夫妻团圆,“王子和公主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赵衰,有文采有才华,辅助晋文公以诵诗的方式取得了秦穆公的支持,同时也是后来战国时代赵国的远祖。晋文公把自己的…
  continue reading
 
②入晋不告 傳·僖公二十四年·1-1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 诸侯即位,在《春秋》上一定要有记述的,更何况晋文公这样的霸主。按《左传》的说法,如果流亡在外的公子回国即位,《春秋》上要书“入”,比如齐桓公即位,《春秋·庄九年》上就写成“齐小白入于齐”。这段解释了《春秋》上没有记录的原因,晋国没有发通告,鲁史则依据“不告不书”的原则,没有记载此事。按正常的流程,新君即位都要发通告,其他诸侯会“贺”,可是这两年从晋惠公死,到晋怀公被杀,中间混乱重重,等一切都平定,基本上已经是这一年的冬天了,标志就是晋国发出了晋惠公卒的“赴”。晋文即位之初,晋国上下也是不太平和混乱。 ③子犯授璧 傳·僖公二十四年·1-2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 河即黄河,为秦、晋之交界。从秦过黄河,就算是进入…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四年 僖公二十四年,是公元前636年。这一年有两件大事,第一是秦伯纳重耳,乱了多年的晋国终于走向了平定和发展的道路。第二是周王室发生了祸乱,周王出奔。 1 秦纳晋文 經·僖公二十四年·1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多年(僖5~僖24)以后,终于获得了秦穆公的支持。到了这一年,秦穆公出兵护送重耳向晋国进发。 ①占卜得国 国语卷第十·晋语四·11·重耳亲筮得晋国-1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 64卦速查表 做事情先占卜,这本身就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也透露出了重耳本人的一些性格特征。这些先不论,姑且留给读者去思考,先把技术细节交待清楚。 重耳获得了秦穆公的支持,即将回国夺取君位。这…
  continue reading
 
国语·晋语四·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齊侯妻之,甚善焉。有馬二十乘,將死于齊而已矣。曰:「民生安樂,誰知其他?」 桓公卒,孝公即位,諸侯叛齊。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言于公子曰:「從者將以子行,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子必從之,不可以貳,貳無成命。《詩》云:『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先王其知之矣,貳將可乎?子去晉難而極于此。自子之行,晉無寧歲,民無成君。天未喪晉,無異公子,有晉國者,非子而誰?子其勉之!上帝臨子,貳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動矣,必死于此。」姜曰:「不然。《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無及。況其順身縱欲懷安,將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日月不處,人誰獲安?《…
  continue reading
 
⑩秦穆纳之 傳·僖公二十二年·6 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国语·晋语四·重耳婚媾怀嬴 秦伯歸女五人,懷嬴與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揮之。嬴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曰:「寡人之適,此為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故。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 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
  continue reading
 
⑨不卑楚成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内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楚成王不同于中原诸侯,自然也不能用常理应对。其实对于这种豪杰式的人物,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地打交道,不失为正确的做法。《国语》给出了具体的细节。 国语·晋语四·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九獻…
  continue reading
 
⑧郑文不礼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啓,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啓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啓乎!”弗聽。 国语·晋语四·郑文公不礼重耳 公子過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之:親有天,用前訓,禮兄弟,資窮困,天所福也。今晉公子有三祚焉,天將啟之。同姓不婚,惡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實生重耳。成而雋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離外之患,而晉國不靖,二也。晉侯日載其怨,外內棄之;重耳日載其德,狐、趙謀之,三也。在《周頌》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continue reading
 
⑦宋襄赠马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病榻上的宋襄公非常慷慨,给了重耳巨额的“赞助”。《国语》给出了公孙固劝谏宋襄公的细节。 国语·晋语四·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 公子過宋,與司馬公孫固相善,公孫固言于襄公曰:「晉公子亡,長幼矣,而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趙衰其先君之戎御,趙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貞。賈佗公族也,而多識以恭敬。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諮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禮矣。樹于有禮,必有艾。《商頌》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降,有禮之謂也。君其圖之,」襄公從之,贈以馬二十乘。
  continue reading
 
⑥曹国受辱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曹国国君好奇心过盛,可怜公子被看光光。僖负羁的夫人慧眼识英雄,重耳的支持者为其获得了不少的“加分”。 国语·晋语四·卫文公不礼重耳 自衛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其骿脅,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言于負羈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羈饋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負羈言于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
  continue reading
 
⑤怀安于齐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爲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记述了重耳的第二段爱情,姜氏深明大义,与子犯谋重耳继续踏上霸业的征程。《国语》给出了细节。 国语·晋语四·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齊侯妻之,甚善焉。有馬二十乘,將死于齊而已矣。曰:「民生安樂,誰知其他?」 桓公卒,孝公即位,諸侯叛齊。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言于公子曰:「從者將以子行,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子必從…
  continue reading
 
④卫之野人 傳·僖公二十二年·6 過衞,衞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子犯说“天赐也”,《国语》有详细的解释: 乃行,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公子怒,將鞭之。子犯曰:「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獲此土。二三子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于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載之。遂適齊。 0523-僖23-十二星次 岁,就是木星,11.86年环周天一圈。古人以此纪年,称之为“岁星纪年”,后被“干支纪年”所取代。子犯的意思是: 得块之年,岁星在寿星和鹑尾之间; 十二年之后,岁星在到达寿星的位置之时,将“必获诸侯”。…
  continue reading
 
6 重耳流亡 《左传》僖5年记载重耳“ 出奔翟”,以下由此开始。 ③处狄一纪 傳·僖公二十二年·6 晉 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保,依靠,仗恃。禄,形声字,从示,录声。本义为福气、福运,引申为薪俸,今言薪酬。 校犹抵抗,僖五年传亦记载重耳言「君父之命不校」。 当年,晋献公派人来攻打蒲城的时候,重耳不许蒲城的人反抗,自己选择了逃亡。 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这个五个都是卿一级的人才,也为重耳称霸之柱石。 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
  continue reading
 
②怀公滥刑 5 晋惠公卒 傳·僖公二十二年·4 九月,晉惠公卒。懷公立,命無從亡人,期,期而不至,無赦。 《史记·晋世家》给出了怀公此举的原因: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 傳·僖公二十二年·4 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質,貳乃辟也。 策名:策,简策也。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书已名於策,以明系属之也。 委质:质,质的繁体字是質,同贄,贄是繁体字,其简体字为贽,音至,庄二十四年所谓「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是也。贽就是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委,委质之委与昏礼纳采委雁之委同义,置也。凡贽必相授…
  continue reading
 
公子重耳流浪记 ①前尘往事 元曲大家马致远写过一个套曲《夜行船·秋思》,共有七支北曲。期中第三支是《庆宣和》: 夜行船·秋思·3·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兔穴, 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 魏耶,晋耶? 写尽豪杰生前显赫,身后凌乱。咱也照葫芦画瓢一首: 多少大帝与豪族, 子孙相屠。 基业雄伟身后糊涂, 是嫡,是庶? 嫡庶之争,从古及今,从未停止,也必将延续下去。 参看晋世系,晋国从始封君唐叔虞到晋文侯,一直是嫡传。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馀子为“小宗”。在周礼的约束下,小宗的规模始终超不大宗的,在《左传》里就有诸多记载,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里祭仲就说过“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等等,所以晋国就一直由大宗把持。可是到了晋穆侯,却把封到了曲沃的小宗做大。曲沃这支小宗…
  continue reading
 
3 楚人伐陈 經·僖公二十三年·3 秋,楚人伐陳。 傳·僖公二十三年·3 秋,楚 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爲之功,使爲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0523-僖23-焦-夷-顿 ①颍川之水 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颖水东南岸,与陈国隔颖水比邻。颖水很有名,有许由洗耳的典故,李白诗《行路难·其三》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楚国已经渐渐抵近中原了,此时对于楚而言,唯一的对手宋国已经不再是障碍,仿佛称霸中原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了。 ②楚国那些事儿 斗谷于菟,字子文,是斗伯比的儿子,身世奇特,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贤相。庄三十年子文为令尹,毁家纾难。三十多年来,子文辅佐楚成王使楚国在长…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三年 泓之战,一场奇葩战争,我们引入了清日甲午海战,为了站在战败国的视角,来审视和总结战争。首先是文化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文化决定战争观,战争观则对战争的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是在教育上要注意,防止礼教吃人。 1 齐侯伐宋 經·僖公二十三年·1 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mín。 傳·僖公二十三年·1 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于齊也。 0523-僖23-缗 宋襄公之前纳齐孝公上位,于其有援立之恩。鹿上之盟,皮里阳秋。盂之会干脆不参加,等到宋襄公盂会被执,泓战惨败。则乘人之危,恩将仇报,可见齐孝公无道,后面齐孝公的行为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落井下石,齐孝公就这点儿能耐,无外乎齐国一世而霸。 2 宋襄公卒 經·僖公二十三年·2 夏五月庚寅,宋公 兹父卒。 傳…
  continue reading
 
3 陆浑之戎 傳·僖公二十二年·4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这段给出了《左传》记载的一段预言,从平王东迁到僖二十二年,正好是一百年。可见《左传》的记事原则,只要是预言都会记录下来,如果是预言应验了则更是要被编入文献。 4 (晋)太子逃归 傳·僖公二十二年·5 晉大子圉爲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zhì,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这段更象是为怀嬴立的一条传,可以看出秦国的姑娘有情有义有原则。 5 (周)王召大叔 傳·僖公二十二年·6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
  continue reading
 
2 (宋、楚)泓之战 随着齐桓公的离世,齐国陷入大乱,齐桓霸政也落下了帷幕。中原无伯,诸侯群龙无首。楚国一时间失去了制约,楚成王虎视眈眈,觊觎中原。诸侯新秀宋襄公,怀让国之德,有用贤之智,使得宋国大治。以至齐桓公和管仲托孤于宋襄公,而宋襄公也不负众望,在齐桓公辞世齐国大乱之际,护送齐孝公回国,力战四公子,拥立齐孝公执掌齐国。进而萌生了称霸中原的霸主梦。到了僖公十九年,让中原诸侯眼前一亮的宋襄公却干出令人震惊的事情,执滕子,因为滕子不听宋襄公的号召,没有参加平齐行动;会曹南,称霸的预备会议,因为鄫子迟到,就指令邾国国君杀了鄫子祭祀;因为曹不服,又围曹。这与齐桓霸政大相径庭,齐桓是帮助诸侯以仁义称霸。宋襄是打着仁义的旗号,杀伐异己来立威,以穷兵黩武来称霸。僖公二十一年,鹿上会盟,宋与楚、齐会谈称…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二年 这一年是公元前638年,这一年发生了两场战争,一是鲁邾升陉之战,一是宋楚泓之战。作战规模一小一大,陉之战是二流对小国,为小规模战争;泓之战是超级大国对二流,为大规模战争。两场战争,鲁、宋这对难兄难弟都输了,鲁僖公小丢了人,宋襄公大丢了人,还丢了命。鲁僖公打输是因为轻敌不听劝,骄兵必败;宋襄公坚持信仰,非要坚持以必败的方式打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我们开始逐一读来: 1 (鲁、邾)升陉之战 图:0521-僖21-任-宿-須句-顓臾 邾国位于鲁国之东南,在今山东邹县东南。在僖二十一年,也就是去年,邾国灭了须句,须句国君逃到了鲁国。须句位于鲁国西北,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须句是鲁僖公生母成风的祖国,所以成风劝僖公帮助须句国君复国,入情入理。《左传》在僖元年,齐桓迁邢时提到了“凡侯伯…
  continue reading
 
3 旱欲焚巫 經·僖公二十一年·3 夏,大旱。 傳·僖公二十一年·2 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也。脩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巫尫何爲?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爲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歲也,饑而不害。 何为巫尫?就是女巫,也就是巫婆,应该是雩祭上的女巫。亦有趣说是一种病人,天旱是老天可怜他们,特意不下雨以照顾他们,此说过于虚妄。 臧文仲的进谏合情合理,鲁僖公做好的防灾的准备,以至于鲁国即使发生饥荒,但却无妨安危。 4 鲁僖伐邾 經·僖公二十一年·5 冬,公伐邾。 傳·僖公二十一年·4 任、宿、須句qú、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爲之言於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崇皞…
  continue reading
 
③盂会遭执 經·僖公二十一年·4 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盂。執宋公以伐宋。 傳·僖公二十一年·3·上 秋,諸侯會宋公于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 《春秋》第一次称楚君爵位,“楚始与中国行会礼,故称爵也。”有能力“执”宋襄公的,也只有楚成王。《公羊传》给出了事情的经过: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5 宋公與楚子期以乘車之會,公子目夷諫曰:「楚,夷國也,彊而無義,請君以兵車之會往。」宋公曰:「不可。吾與之約以乘車之會,自我為之,自我墮之,曰不可。」終以乘車之會往,楚人果伏兵車,執宋公以伐宋。宋公謂公子目夷曰:「子歸守國矣。國,子之國也。吾不從子之言,以至乎此。」公子目夷復曰:「君雖不言國,國固臣之國也。」於是歸設守械而守國。楚人謂…
  continue reading
 
2 楚执宋襄 宋襄公想要接替齐桓成为诸侯的霸主,首先是其有让贤之德,又有用贤之智。其次是僖公十八年一战而平定齐乱,令天下瞩目。可惜紧接着剧情就反转,僖十九年执滕子、用鄫子、围曹,又令中原诸侯纷纷倒向了楚国。 ①欲合诸侯 傳·僖公二十年·5 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合,会聚,聚合之意。比如说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译成美利坚合众国。此处之“合诸侯”与“合众国”的两“合”意思相近。实际上就是要称霸。臧文仲,后世叔孙豹在襄二十四年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后又以臧文仲为例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足见臧文仲的影响力之大。 臧文仲的话与儒家…
  continue reading
 
进入到鲁僖公二十一年 这一年是公元前639年,僖公执政的中后期。此时的局势仍然是处于两代霸主齐桓和晋文之间,楚国蠢蠢欲动,宋襄跃跃欲试,中原诸侯先看好宋襄,后又纷纷倒向楚成。小国之间也是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1 狄人侵卫 經·僖公二十一年·1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衞。 僖十七年,齐桓公去世。僖十八年,邢人伙同狄人伐卫。僖十九年,卫人伐邢。僖二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到今年僖二十一年,狄人又来侵卫。上一代霸主谢幕,齐孝公处于执政初期,国内尚有四公子虎视眈眈,虽然压服,也只是暂时性的蛰隐,必须要时时监管,保持警惕。因此,才有了齐国一反齐桓公的“攘夷”政策,与狄人暗通款曲,进而结盟。这才有了狄侵卫的行为,“侵”我们前面读过,《左传》庄二十九年有“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可见这是狄发起的一次…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