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EP79《懂心理,調出好關係》「阿德勒心理學的 4C 親子教養觀」by 姜尚文心理師 ft. 許禔素心理師

34:19
 
分享
 

Manage episode 344285831 series 2962029
内容由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阿德勒心理學也稱為「個體心理學」,重視整體性、獨特性和個人的成長歷程與生活脈絡。強調人的身心理整體觀點,發展成長,以及在社會關係中的自我改變。關心的是人,所以要「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聽、用他的心去感受」,以了解這個人在補償自卑到追求優越的行為動力。在個人的生命過程,需要有「願意冒險,既使面對困難,仍有繼續向前的能力」,所以阿德勒理論又稱為「勇氣心理學」。
阿德勒理論具有正向、現象學、務實生活與系統觀點。在教養上重視孩子的優勢特質和能力,用鼓勵激發愛與希望,產生改變行為的勇氣,以降低自卑感,提升自我效能(培養成長心態)。
阿德勒認為每個孩子心中都有4個渴求(4C),分別是:
1.有連結(Connection),感到有所歸屬,自己在家庭或團體中,站有一席之地。
2.有能力(Capable),自制自律,有自立的能力。
3.有意義(Counts),能够有所貢獻,並感到自身的價值。
4.有勇氣(Courage),有信心面對人生的挑戰。
若是缺乏任何1C,就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其目的為「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以及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對他/她的認同」(青春期的孩子也追求同儕的認同)。因此,期待管教能够發揮效果,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
孩子早年的生命經驗,形塑了他/她的生命風格(即人格特質),若管教就是懲罰、要打了才會長記性,這不但摧毀他的自信心,也帶來孩子的抗爭或退縮,產生「我要與你對抗才會贏,或者我沒有能力、我錯了」的感覺。
阿德勒的親子教養,是對孩子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進行平等尊重的對話,而非以控制或過度照顧的教養方式;家長個人的欲望、期望,必須學習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才能培養自尊自愛、有自信、獨立、負責任的孩子。
自卑是不足的感受,也是促進向上的動力,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沒有人是完美的,包括父母親本身,所以孩子若有任何缺失或不足,不需要因此羞辱他/她。尊重與鼓勵才能讓孩子覺得「現在的樣子就好,不必變成他人眼中理想的樣子」。受到鼓勵的孩子,因為有愛,所以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完美,以及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以上文章為許禔素心理師撰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190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344285831 series 2962029
内容由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姜尚文心理師,朴世光心理師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阿德勒心理學也稱為「個體心理學」,重視整體性、獨特性和個人的成長歷程與生活脈絡。強調人的身心理整體觀點,發展成長,以及在社會關係中的自我改變。關心的是人,所以要「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聽、用他的心去感受」,以了解這個人在補償自卑到追求優越的行為動力。在個人的生命過程,需要有「願意冒險,既使面對困難,仍有繼續向前的能力」,所以阿德勒理論又稱為「勇氣心理學」。
阿德勒理論具有正向、現象學、務實生活與系統觀點。在教養上重視孩子的優勢特質和能力,用鼓勵激發愛與希望,產生改變行為的勇氣,以降低自卑感,提升自我效能(培養成長心態)。
阿德勒認為每個孩子心中都有4個渴求(4C),分別是:
1.有連結(Connection),感到有所歸屬,自己在家庭或團體中,站有一席之地。
2.有能力(Capable),自制自律,有自立的能力。
3.有意義(Counts),能够有所貢獻,並感到自身的價值。
4.有勇氣(Courage),有信心面對人生的挑戰。
若是缺乏任何1C,就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其目的為「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以及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對他/她的認同」(青春期的孩子也追求同儕的認同)。因此,期待管教能够發揮效果,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
孩子早年的生命經驗,形塑了他/她的生命風格(即人格特質),若管教就是懲罰、要打了才會長記性,這不但摧毀他的自信心,也帶來孩子的抗爭或退縮,產生「我要與你對抗才會贏,或者我沒有能力、我錯了」的感覺。
阿德勒的親子教養,是對孩子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進行平等尊重的對話,而非以控制或過度照顧的教養方式;家長個人的欲望、期望,必須學習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才能培養自尊自愛、有自信、獨立、負責任的孩子。
自卑是不足的感受,也是促進向上的動力,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沒有人是完美的,包括父母親本身,所以孩子若有任何缺失或不足,不需要因此羞辱他/她。尊重與鼓勵才能讓孩子覺得「現在的樣子就好,不必變成他人眼中理想的樣子」。受到鼓勵的孩子,因為有愛,所以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完美,以及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以上文章為許禔素心理師撰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190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